2018年1月,住建部编制了《全国园林绿化养护概算定额》,这份定额把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作为目标,为规范园林绿化养护资金管理、确定全过程价格提供了一份官方依据。
此定额的制定,意味着国家对园林养护的重视再次加强,但如何响应国家号召,才能将养护工作做得更好呢?
目前生态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而养护作为建设的配套工作,也正不断向生态方向靠拢。
所以现在要想做好养护,生态养护一定要了解一下!
本期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生态养护
要聊生态养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生态养护是什么?
从官方的说法来看,生态养护是指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情况下,使用近自然化的养护管理方法完成绿化养护工作,并寻求人与植物、动物以及其他生物的相对平衡与稳定。
简单说,就是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农药的使用,让自然环境中的原有生物相互影响,维持植物健康,采用环保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看起来,生态养护的确更生态自然,但是这种自然的方法会不会导致养护效果下降呢?
生态养护和传统养护比,差别到底在哪?
使用生态养护不会导致养护效果下降,生态养护只需在前期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资金,来培养环境的自身养护能力。一旦生态循环形成,人工干预和养护管理的投入就会逐步减少,人力和资金的投入量也会缩减到传统养护的平均值之下。
而传统养护方式则是要依赖着资金的不断投入,只有持续投入人工和资金才能维持景观的,一旦停止人工干预,植物景观就容易进入到疯狂生长的阶段,原有的景观效果也就不复存在了。
而且,生态养护更能保持景观绿地的稳定,让植物更好地发挥出环保和保健功能,有效降低了养护工作的资源成本,养护工作也变得更加整体、综合。
在生态养护的促进下,园林景观环境会更加趋于自然,减少“死板景观”、“一次性绿化”、“景观依赖人工制造”现象的发生,景观风貌自由野趣,绿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建设的推动下,养护理念已经开始朝生态养护方向大步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态养护就会成为养护工作的主要方式,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着重留意一下关于生态养护方面的科技和研究进程,为开展生态养护工作提前做好功课。
看完了前景再来看实施
我们在养护中具体要怎么实施,才能更好地落实生态理念?
(此处小编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一起交流)
1.减少植物修剪次数,及时处理修剪创口
修剪虽然可以赋予苗木美的形态,但其也对苗木造成了伤害,修剪越多,伤害也就越大,这也让细菌真菌有了更多侵染植物的机会,引发植物病症。
所以在修剪养护时,要注意保证植物的健康,减少修剪次数,要记得对已经形成的伤口进行处理,也可以用适量的抑制激素,控制苗木和草坪的生长这种方式来减少修剪。
2. 合理利用综合水资源,落实节水灌溉
灌溉时也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考虑,因地制宜地使用喷灌、微喷、滴灌等灌溉技术,合理利用绿化用水,减少因城市绿化养护而浪费的水资源。
3. 松土除草时,使用微生物除草剂
现在的路面由于硬化铺装较多,地下土壤过于紧实,透气性差,所以经常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所以为了保证树木健康,养护时最好勤松土,每年秋末春初松土两次,同时清除一些杂草。
清除杂草时,建议使用微生物除草剂,避免污染环境,除草时不要除净,保留适当的杂草,来保持植物群落的完整性。
4. 均衡施肥,巧用废枝制作有机肥
施肥是养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合理施肥会造成环境污染。施肥时要根据不同的植物习性和土壤情况,均衡施肥,使微量元素之间保持平衡,少施精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可以利用修剪下来的废枝废叶加工成有机肥料,促进生态循环。
5. 除病虫害时,采用生物治虫和工具诱杀
在养护中遇到病虫害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借助农药来防治虫害,但这种方法,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破坏小范围内的食物链和关系网,造成生态圈紊乱。
所以在进行生态养护时,就要减少对农药的依赖,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
或者利用简单的工具及光、温度、湿度、热、电等方式来防治害虫,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相对平衡的生态体系,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