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面临着我们有生之年里前所未有的集体新挑战。一种由自我隔离驱动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且持续时间未知。这是一场没有可预见结果的社会实验。但在这个反应式中的一个常量即为建筑。
这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或人口密集的地区,数十亿人目前居住在狭小的空间里,彼此之间被砖块、混凝土和钢铁隔开。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社会住房实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这种类型被一种潜在的、由资本主义驱动的社会结构混合,它告诉我们要少管闲事。不知怎地,在后来的高楼时代,这种与世隔绝的想法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私人的顶层公寓,可以通过私人电梯进入,如今高高地在城市街道的上空中漂浮。
早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前,我就对这种二维的、垂直式的生活方式非常敏感。对世界各地的许多人来说,这种隔绝的状态已然出现。无论是无名公寓楼里的一居室,还是俯瞰东河的高塔上的双层玻璃顶层公寓,垂直式的生活方式已经把我们变成了偷窥者和观察者,而非参与者。这让我想起了我年轻时的死胡同,那时我的母亲和她的朋友们会在阳台上吹口哨,呼吁我们要有所行动,这是一曲声音的交响乐,让每个孩子在回家时都能听到不同的音调。在许多社区里,人们不再弯腰,不再在街上打曲棍球,不再把个人的利他主义精神扩展到集体。我们的设计意图旨在使用建筑架构社区之间的桥梁,为在城市规划的几十年间所失去的连接创造空间,因为这样的城市规划急于优先考虑为人提供住处而非同化的需求。
这种病毒对我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仍在继续,问题仍在,即什么将会在未来影响社会?我们的集体记忆将会留下怎样的印记而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
我相信建筑有塑造行为的力量。极端的处境往往能使原本模糊或不确定的东西变得清晰。比方说,例如,患难见真情,而领导力只有在危难之际才能进行衡量。突发事件的本质是它们使有关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其相互作用的尖锐问题浮出水面。在911期间,这导致了对安全更高的需求。在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浪潮的消退,我相信社区内部将需要更为紧密。
人口密集不一定是敌人——一个精心设计的社区可以成为解决方法。欧洲的村庄因为它们自带的阳台、内院和共用的晾衣绳,嵌入了一层内置的亲密感。我知道建筑拥有以同样的方式振兴社区的能力,就算是以一种更现代的形式呈现。即使是一个只有2个街区的巨型迷你城市,包含100万平方英尺面积,在同一个屋檐下住着4000户居民,也能让人感觉像在一个社区,这里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歌声环绕。
我们必须从这一共同的流行病中权衡什么?如今最大的担忧之一是严重的孤独和抑郁。当我们考虑弹性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社会弹性。作为一名居住在纽约市的建筑师,我一直非常重视绿色空间、室内外空间以及与自然的联系。我们必须解决光和空气质量以及走出去的能力,并引入一个充满气味和声音的新视角。但要想分享这样的人类体验,光有一个阳台是不够的。人们需要在自己的家里感到安全,有共同的“领地”,让邻居能够看见和听见彼此。虽然便利设施常常被视为一种狂热或时尚,但我们把它们视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我们把它们视为新的邻居。绿色植生墙和内部庭院并非为粉饰门面,它们是你的大脑与我们作为地球人固有的日常本能的直接联系。
虽然新冠病毒造成的情况仍在继续,但有些事情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日益密集的城市里,我们必须有更好的方式来安排我们的家,在那里我们可以享受我们的隐私,同时感谢我们的邻居,在那里我们都可以进入户外空间,感受阳光照在我们脸上。这些设施不会被埋没,而是作为一种奢侈品来对待,让我们可以选择是参加社交活动,或是分开一段时间,既创造了娱乐场所,也创造了角落。这就是智能设计对未来的意义。设计要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我们的人权和本能,要与共同的集体对话,因此也要与集体利益对话。
本文是由外部贡献者提交的一篇社论文章。我们所有的读者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知识和观点,并将他们的作品提交给我们的编辑和策展人审阅。
(译者:张卿安)
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