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迈特园林绿化
成都绿化工程
艾迈特园林
新刊出炉|2020年第4期“原型研究与景观设计”
作者:室内景观设计效果图    发布于:2020-11-09 11:17:47    文字:【】【】【

《景观设计学》

2020年第4期

046|原型研究与景观设计

Prototype Study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主编寄语|论文|观点与评论|主题实践|探索与过程


微信图片_20200928141325.jpg


什么是“原型”?牛津英语词典将“原型”(prototype)定义为“人或事物的第一个或主要类型;基于此本源可以模拟或衍生出其他事物;是一种典范(exemplar)或初型(archetype)”[1]。原型一词首先被普遍使用于工业设计和软件工程中,用来指代以概念测试为目的的第一台机器或第一个程序。[2]


文学、艺术、建筑中也有很多关于原型的研究,那么景观设计学科中的“原型”应该以怎样的语境和背景展开?在与景观较相关的学科,如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学中是否有“原型研究”可供借用?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希望在梳理可溯源、可重复的经典理论、方法和教学法的同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导入景观设计学进行知识创新,以探寻面向未来挑战的原型研究成果,不断拓宽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路径,为设计师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思路和更具韧性的工作方法,以适应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




01原型思维理论研究


观设计师在对生命系统和物质进行设计时,经常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那么,原型概念将如何帮助设计师应对设计中的不确定性?


控制与不确定性:对原型思维范式的展望一文探索了一种不同于模型设计的原型思维新范式。原型思维范式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原型最初可能只用于测试某一原理或想法,但一旦被制造出来,便会成为现实的一部分,从而引发新一轮的观察与建模。这种迭代过程是设计和创造力的基础。其次,尽管原型可直接用于某些场景,但其真正的用途恰恰在于其未被限定用途,正由于不确定性,原型才具有无限的潜力。最后,这种无定义的状态,以及原型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无限潜能将改变人们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用原型思维取代建模思维后,不确定性也具有了新的含义——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00928150826.jpg

控制论与景观设计 © 张子豪


此外,数字工具和运算方法的进步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有别于预测性模型和手段-目的链思维方式的新的原型。为了更好地阐述原型如何辅助设计思维,本文还介绍了一系列基于水文地貌模拟沙床的案例,以进一步说明原型的特性以及原型思维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00928151026.jpg

增强现实沙床控制系统© 刘浔


微信图片_20200928151053.png

增强现实沙床地形实验,基于智能体的模拟。设计师能通过投影,直观感受设计干预对水文系统的影响。© 刘浔


《原型思维在广义建成景观中的设计应用》一文指出,“原型”起源于“本质主义”——认为万物均拥有其客观存在的本质,人们可以对典型现象进行抽象、描述并揭示该事物的本质。在建筑学发展过程中,由于本质主义无法描述形态变体的差异性,因而产生了类型学的概念。类型学强调对建筑形式进行变化和组合,形成与历史、文化或环境具有内在联系的新的空间形式。而在景观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设计对象,自类型学衍化而来的原型概念由于包含时间维度而被更广泛应用。可以说,原型思维是一种空间秩序的描述及测试,从提取特征、确定形式、测试模拟,到最终引入实体空间,形成了“抽象-衍化-测试-结果”的设计方法。


在景观都市主义语境下,设计者首先必须了解场地的特定文脉,了解过去和未来及使用人群的设计语言,而后进行原型推演,并将时间性纳入考虑。本文主要探讨了原型概念的演化过程,并进一步讨论原型思维在广义建成景观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研究设计对象、推敲设计策略及测试最优策略——中起到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928151342.jpg

微信图片_20200928151347.jpg

利用原型思维研究设计对象:连续性生产景观:城市界面改造设计原型 © J' Studio Research Lab

微信图片_20200928152005.jpg利用原型思维测试最优设计策略:岩浆引流设计策略:设计方案评估 © J' Studio Research Lab


《身体经验与时空想象——基于场地、场景、场域的景观建构原型研究》一文认为,当代景观作为抵抗环境同质化、提供丰富文化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对身体体验的忽视更易造成人与环境之间的感知矛盾与割裂。本文提出将身体-时间-空间的关系原型作为研究基于差异性要素建构的场地、场景、场域三种设计维度的抽象话语,分别表征为物质建构、意义建构和场域建构;随后探讨了如何通过控制空间序列与内外向、阈的设置、文本与句法的建构、激发事件与社会想象力等具体施行路径的作用,构成物质空间中的推拉运动、意义空间中的侧显与完形、场域空间的统觉,从而加深人对景观空间的感知。本文以身体经验与时空想象为切入点,提取并梳理了不同维度的景观建构思维,认为合理的差异要素组织设计方式可以通过以上三元维度建立深刻且亲密的人地关系。

微信图片_20200928152213.jpg

景观空间三元关系是身体经验与时空想象的载体 ©魏方,黄子舰


《运用空间句法衡量小型城市公园的安全性——以埃及开罗市罗德-法拉格公园为例》一文指出,尽管空间句法理论为研究环境的布局特征及其对人们活动与犯罪方式的潜在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其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却仍然较少。因此本文借助空间句法理论,使用depthmapX软件分析了埃及开罗市一座公园的空间布局并预测了其安全水平,以期填补这一空白。

研究通过现场观察和采访公园工作人员收集了该公园2019年的犯罪记录,并运用ArcGIS 10.3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深度、整合度、连接度和犯罪模式分布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研究指出,将空间句法理论应用于景观设计仍面临挑战,但该方法在预测城市公园犯罪情况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此类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公园的概念设计提供参考,以创造更安全的公园环境。

微信图片_20200928152352.jpg

空间句法理论与CPTED原则及日常活动理论的关系 ©Noha Ahmed Abd El Aziz


微信图片_20200928152700.jpg

夏季和冬季情境下的可见性分析图 © Noha Ahmed Abd El Aziz


《古村落宅间元素的分类及其平面特征解读——以安徽省黄山市关麓村为例》一文指出,宅间元素是古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关麓村为例,梳理了28种古村落宅间元素的分类,绘制了相应的元素图式,并从面积、圆形度、矩形度、紧凑度和宽长比5个方面量化分析了元素的平面特征。本研究不仅有益于细化古村落平面形态的理论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地方元素的挖掘及应用。这一基于元素分类、图式及其平面特征量化分析的方法模型为以延续地域特征为目的的村落景观平面设计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村落景观设计语汇,避免设计元素模块化和千村一面等现象。

微信图片_20200928152838.jpg关麓村宅间元素图式列表 ©王国伟,Paolo Vincenzo Genovese


微信图片_20200928152907.jpg

“石墙”元素图示校准© 王国伟,Paolo Vincenzo Genovese



02原型思维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创新知识和方法的范式》一文的作者通过回顾“北大-土人”实践研究的模式以及遇到的种种挑战,总结了三点思考:1)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最终获得有用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实践研究主体一般为院校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学生,以及在实践一线的规划设计师,但国内现行的学术考核方式过度追求论文引用而非实践成就,甚至有着深厚研究传统的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鲜有时间精力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致模式套用成风;3)规划设计实践的充分市场化才是实践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实践研究是面对动态的社会和自然挑战,不断创新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必由途径,对于景观设计和城乡规划设计学科而言尤其如此。说到底,规划设计实践本身就是针对某一个或一组问题,寻求最优解的研究过程。而“原型研究”作为一种创新知识和方法的范式,即为实践研究的一种,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030.jpg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师生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开展实践研究的场景。


201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目前开放空间的保护与规划途径以定量评价为主,依然沿用自上而下的控制性规划导则。《区域“脊柱”太浦河:基于原型设计的国土空间规划补充途径》一文提出将流经上海、苏州和杭州的太浦河升级为串联公民生活的轴线,制定新的区域发展框架,并使其串联沿线多样化的开放空间、生态系统和历史水乡古镇。项目采用了跨尺度的“地情-原型”方法,整合样本图绘、类型学研究和实验场地的原型设计探索,并将其贯穿于各个尺度,以评估如何将原型设计策略归纳为系统性的规划导则,并在区域尺度进行统一实施。本文总结的这种原型设计途径为中国自上而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了适当补充,以更好地应对愈加复杂的场地条件和更大尺度的空间规划需求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155.jpg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219.jpg

使用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元素对比不同纵断面的策略性框架规划与原型项目,揭示了太浦河沿线多样化的空间特征,同时发现了不同场地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 Luo Wenwen, Christian Nolf, Xie Yuting, Taipu Canal Studio 2020


《促进社区设计和管理中的参与性行动:泰国昂西拉地区集体智能数字平台》一文介绍了由研究团队所设计的“共同设计昂西拉”(CoDAS)这一公民参与数字平台和工作流程:这个工具可以促进民众和专家权威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中持续沟通。通过让众多利益相关者作为共同创作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之中,CoDAS可以提高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效率,并实现设计和开发结果的公平及项目建成后使用阶段的公共资源管理。研究团队就泰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村——昂西拉附近的一处新开发项目展开了场地设计实验,对这一构想进行了验证。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504.jpg

作为一种数字工具,CoDAS为开发商、设计师和民众个人提供了一个建言献策的对话平台;在从预设计到规划再到使用后的不同阶段,CoDAS可以维持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持续对话。这一平台可以将收集到的民意进行数字可视化, 从而实现对昂西拉社区的“情绪普查”。© CIVIS Design and Advisory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529.jpg

第五开发阶段:通过采纳社区居民对于设计的反馈意见,在场地内增设了新的功能空间,包括观景台、雕塑公园、码头餐厅和托儿所。©Helena Rong, CIVIS Design and Advisory



《路缘沉积:利用原型思维过程探究如何通过路缘及路肩设计截留暴雨中的路面污染物》一文中,一支跨学科研究团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对标准混凝土路缘及路肩的替代方案进行了测试。该团队使用迭代设计过程在路缘和路肩表面增加了不同的图案和凹槽,并使用全尺寸模型测试了模拟暴雨事件,收集了相关数据以评估21种替代设计方案的表现。结果表明,新的路缘及路肩组合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在道路上拦截污染物,避免其进一步危害水体及水生生态系统。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742.jpg

多轮测试的定格照片©Halina Steiner, Ryan Winston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822.jpg

网格状路肩与方形路缘凹槽©Halina Steiner, Ryan Winston


微信图片_20200928153850.jpg

15.24cm间隔的斜线路肩与方形路缘凹槽 ©Halina Steiner, Ryan Winston


03更多可能


本期的两个探索项目在各自探寻人类与其他生命共存的原型设计过程中,开启了透过自然过程所理解的时间与透过人为干预所理解的时间之间的新对话。[3]


响应式生物修复:规范海南沿海开发的不确定性、评价及调和一文以中国海南海花岛为例,通过详细调研当地的生物修复过程、各种海洋生境的维持条件,以及可在疏浚和填海造地之前及施工期间进行的生产-修复周期与培育过程,提出了一项设计策略——利用牡蛎的滤食习性,将其与海草一起制成过滤层来防止珊瑚退化,从而降低波浪能,保护沿海区域。本研究开发了三种滤床原型——牡蛎滤床、海草滤床、牡蛎-海草滤床,在经过测试后进一步设计了具有多重阈值的牡蛎-海草-珊瑚系统,以响应不同的水质条件,使周边海域的水浊度和悬沙浓度保持在珊瑚礁的耐受范围之内。

微信图片_20200928154613.jpg

牡蛎的生命周期、培育方法及滤床设计 © 郭小曼 Kwok Siu Man


微信图片_20200928154652.jpg

响应式牡蛎-海草-珊瑚滤床 © 郭小曼 Kwok Siu Man


大地舞台:面向未来的废弃土地修复一文聚焦于废弃油田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功能重构。本文探讨了废弃工业用地修复和再利用的迫切需求与机遇,以在未来几十年间——乃至工业用地达到预期使用年限后——不断发掘土地的开发潜力,制定相应的预景,并在设计过程中保留场地和景观曾遭受破坏的痕迹。


在技术不断发展、自然资源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本文回答了以下问题:1)生产性景观的“一手保护,一手重建”意味着什么?2)如何描绘一个不断被机械重塑的地平面,以及随之变化的人类与非人类活动区域的边界?3)一片不断自我消解和重建的场地是什么样?该项目采用动态设计方法提出了2025~2080年的若干预景设计,使场地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使用者需求和利益取向持续发展,回应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危机,为废弃景观的改造和复兴提供原型参考。




微信图片_20200928154739.jpg

土壤修复流程框架 © Irmak Turanli, Anna Korneeva


微信图片_20200928154817.jpg

2060年预景下的场地透视图 © Irmak Turanli, Anna Korneeva


04 非主题文章


本期收录的两篇非主题文章都和城市感知与健康有关。


《疗愈性街景元素识别与评价研究》一文从注意力恢复理论出发,以其提出的疗愈性环境的4个特征因子——“远离性”“延展性”“迷人性”“兼容性”为依据,阐明了街道空间具有疗愈性对于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居民的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将传统的疗愈性量表问卷与移动式眼动仪相结合,了解使用者在城市街道环境中能够获得的疗愈性体验,并识别出与疗愈性相关的街景元素,用以探究不同元素对人们疗愈性体验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归纳提升街道疗愈性的设计导则提供参考,并帮助专业人员依据不同类型街道的疗愈性侧重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改善思路。

微信图片_20200928155133.jpg

视频图像经过语义分割后进行注视点匹配 © 殷雨婷


微信图片_20200928155150.jpg

各特征因子评价过程中各类街景元素的注视频次占比 © 殷雨婷


《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与实践启示》一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其次从鼓励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提供生态系统调节/支持服务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健康导向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对策略,研究成果可为人群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启示,让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

微信图片_20200928155320.jpg

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作用途径的理论框架 ©张金光,余兆武,赵兵


致谢

由于本期主题的特殊性,编辑部在组稿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在此非常感谢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Udo Weilacher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许立言老师提供的宝贵意见。由于诸多原因,本期内容仍留有遗憾,非常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探索,也欢迎更多研究、从业人员及读者参与讨论!



参考文献

[1]Prototype. (2000). I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Zhang, Z., & Liu, X. (2020). Control and Uncertainty: Towards a Paradigm of Prototyp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8(4), 10-25.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32

[3] Lu, X. (2020). It Is Different This Tim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8(4), 150-151.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50024




目录



主编寄语

实践研究:创新知识和方法的范式/俞孔坚


论文

控制与不确定性:对原型思维范式的展望/张子豪,刘浔

身体经验与时空想象——基于场地、场景、场域的景观建构原型研究/魏方,黄子舰

运用空间句法衡量小型城市公园的安全性——以埃及开罗市罗德-法拉格公园为例/ Noha Ahmed Abd El AZIZ

古村落宅间元素的分类及其平面特征解读——以安徽省黄山市关麓村为例/ 王国伟,Paolo Vincenzo GENOVESE

疗愈性街景元素识别与评价研究/殷雨婷,邵钰涵,薛贞颖,Kevin THWAITES,张克新


观点与评论

原型思维在广义建成景观中的设计应用/李静芸,董华冠,姜佳怡

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与实践启示/ 张金光,余兆武,赵兵


主题实践

区域“脊柱”太浦河:基于原型设计的国土空间规划补充途径/谢雨婷,Christian NOLF,董楠楠,戴代新,张斗

促进社区设计和管理中的参与性行动:泰国昂西拉地区集体智能数字平台/戎航,杨竣程,钱经纬

路缘沉积:利用原型思维过程探究如何通过路缘及路肩设计截留暴雨中的路面污染物/ Halina STEINER,Ryan WINSTON,Avee OABEL,Alec GRIMM


探索与过程

不同以往的时间/ 陆小璇

响应式生物修复:规范海南沿海开发的不确定性、评价及调和/郭小曼

大地舞台:面向未来的废弃土地修复/Anna KORNEEVA,Irmak TURANLI




 
 
成都园林绿化工程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成都艾迈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蜀ICP备10030302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永和社区12组
四川巴中、德阳、宜宾、自贡、绵阳、崇州、西昌、南充,贵州贵阳、铜仁、遵义、都匀,云南等地均有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的服务网点
联系方式:028-67229758    15108310846   在线咨询:艾迈特园林绿化
艾迈特园林
加我们的微信
切换到手机版
切换到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