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回收再利用一直都是可持续性设计的切入点,在微观层面上需要个人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但在资源短缺、栖息地减少与全球气候危机影响下,日常实践已向循环再生方向转换。维持生命的需求越来越多地成为生产、吸收和再利用的一部分,使废物成为生产来源。
循环设计的理念考虑到时间和生命两者的循环,受到了自我管理和调节过程的启发。除了现有的“取-做-丢”提取模式外,循环方式旨在重新定义增长,逐步将经济活动从有限资源的消耗中分离出来,并设计系统中废物的提取利用。该方式重点关注垃圾与污染的流动和可再生的自然系统,保持对产品与材料的利用。
循环设计能够重塑建筑的制造方式。正如建筑师兼城市设计者Eduardo Souza所言,“无数的资源、材料、水和能量被开发、处理、消耗以完成一个建筑作品,却仅能拥有短暂的寿命。”循环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资源管理效率与产品寿命,与此同时减少或抑制了废品的产生。这些想法已经在世界各地的“零废弃”城市倡议中得到实施。
The New Raw在塞萨洛尼基启动了“零废弃实验室”,该研究计划使希腊公民可以将塑料垃圾升级改造为城市家具,从而起到回收与循环设计理念的示范作用。该项目作为“打印你的城市”的一部分,利用机械臂和可回收设备来创建定制家具产品,以完成塑料废品的循环,并试图用回收品中的碎片来重新设计城市中的公共空间。
这些理念同样适用随时间变化的城市。瑞典小城基律纳坐落于北极圈以北的95英里处,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山。铁矿给予了基律纳生命,而现在,却构成了毁灭性的威胁。持续一个世纪的矿采已经使城市周围的土地松动,地面在破裂,形成深深的裂痕与沉洞——一个世纪以来,这些裂痕都叫嚣着要吞没这个小城。
为应对这样的威胁,采矿公司LKAB提出了一个直接的方案:将基律纳向东移动三公里。从某种意义上,或在字面意义上,对城市本身回收利用。原由瑞典建筑师Arthur von Schmalensee设计的市政厅作为The Crystal “水晶”重获新生。Henning Larsen融合了1958年标志性的钟楼设计,不仅仅呈现了对基律纳身份的重新视觉想象,更书写了小镇历史的序章。
以巴塞罗那为例,其统一、规则、延展的网格布局展示了一个坚固、融合、高密的城市。其间的公共空间需要重新规划并自我回收,从而适应现实中快速改变的社会、环境与经济。Leku Studio重新构思了城市中“超级街区”计划,成为最雄心勃勃的城市改造计划之一。Sant Antoni的城市家具依照图案网格设计而成,易于组合与相互叠加,形成适应性的循环的城市方案。
英国跨国基础建设公司Balfour Beatty发布了2050创新报告,着眼于循环设计的大趋势,以及在建设中的应用方式。该行业报告已成为发展建筑方法的基准点,概述了“物联网驱动智能建筑的方法,凭借新型、自我修复、生成能量与可呼吸的材料,在能够模拟未来和快速适应现况的智能城市中;随着4D打印的加入,自变形对象可随温度、声音与湿度而改变形状。”适应性建设和材料、响应性城市建模、4D打印都是与循环趋势和综合城市挂钩的示例。
循环设计构建并重建了整体建筑或城市的健康状况。该理念认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需要在所有尺度上生效——从组织到个人,从全球到本地。这是一项系统上的转变,建立起能够提供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长期复原力。此举带来了对城市里非物质化、透明性和反馈驱动智能的重新构思。考虑到回收利用和城市影响,未来城市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循环设计,以解决当今时代的紧急问题。
译者:朱瑞娜 Rina
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