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晨跑女孩遇害,城市边缘的大型公园如何保障安全?
11月1日,一名21岁的女孩在湖北十堰竹山县新城区边缘的南山公园晨跑时不幸遇害。据悉该公园于2019年完全竣工,是竹山县第一座大型城市公园,但随着新城区的公园广场陆续建成,公园游客量下降,在案件发生之前,只有出入口有监控,也没有安保人员巡护。三联生活周刊的编辑陈晓则表示,绿地公园刻意设计成高低不平的地貌,容易形成封闭的小空间,成为犯罪行为的庇护所。
▲甜甜晨跑监控录像画面 © 三联生活周刊
简·雅各布斯在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城郊的“交界真空带”往往可能成为犯罪高发地,尤其是大型公园。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表示,近几年很多县城盲目追求高绿化率,加大了公共绿地的规划,但安保和管理措施欠缺,值得我们反思。
▲公园里,树木遮住了外界的视线 © 李晓洁
香港码头上的城市客厅,旧家具里的人情味
近日,在香港艺术中心 (HKAC)主办的创意社区空间提案征集中,一持工作室O&O STUDIO联成艺术家REHyphenation创作的获奖项目“小街坊”在香港北角公众码头得以展出。设计团队基于附近街坊带来自家椅子与众人共用的习惯,向北角居民募捐二手家具并重新设计改造,保留了家具本身记忆和故事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共享用途。
▲鸟瞰 © Kelvin Mak
最终的设计是一个类似户外城市客厅的汇编,明亮的地板让人想起常见于唐楼的彩色传统瓷砖和图案。改造家具也利用了透明有机玻璃来构造,保留及凸显原有家具的色彩及历史痕迹。自然而然的设计迎合了本地居民的需求,有趣且充满了人情味,希望能够得到维护让项目持续下去。(周舟撰)
▲学校椅子改装成的摇椅共享基地 © Eric Chan
深业上城南广场,深圳 / 织地社
深业上城南广场位于购物、酒店、办公等界面与交通流线的交界处。尽管广场面积仅有3500㎡,但场地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织地社以一种简约的设计语言回应了场地复杂的基底,以草坡与水面作为主要语言塑造了一个具有地标性的广场景观;最终呈现出即步移景异,又统一协调的连贯地景。
▲场地鸟瞰 ©织地社
商业景观广场天然带有组织流线的功能,同时作为商业的门面,商业景观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特性以给人深刻的印象。深业上城南广场较好地展现了场地所在的自然环境,同时作为景观基底衬托了雕塑作品。简约的设计语言使得项目整体的效果能够给人独特的第一印象,同时设计的细节也十分丰富。(冯康泰撰)
▲地景空间与雕塑 ©织地社
▲池壁构造©织地社
韩国批准建设BIG的漂浮城市
近日,韩国釜山市政府与BIG创立的蓝色科技公司(Oceanix)以及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签署了协议,将在韩国釜山沿海建造世界第一座“漂浮城市”的原型,预计2025年建成。这座漂浮城市于2019年首次以概念形式亮相,它将拥有“防洪基础设施”,由随海平面上升的人造岛屿网络组成。居民们可以乘坐划艇或其他清洁能源船只进入每个居住单元,这座自给自足的城市将利用建筑物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自己生产食物和淡水,并在未来派的吊舱式岛屿之间运送居民。
▲漂浮城市方案图 © oceanixcity.com
随着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居民被推向离海更近的地方,可是全球暖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却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方案希望通过可持续的浮动基础设施来解决这一威胁,不过看起来有些科幻,擅长大开脑洞的BIG能不能将方案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吊舱平台下方可养殖海产品 © oceanixcity.com
新型生物建筑材料打造“有生命力的家”
位于纽约的非营利性的建筑和城市研究小组Terreform ONE,长期致力于开创性的设计并与地球上的物种灭绝作斗争。他们最新的项目“有生命力的家”,旨在探索未来建筑设计利用有生命的建筑材料的可能性,推翻了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将人类生活融入地球环境之中。
▲“有生命力的家”项目整体意向 ©️ Terreform ONE
建筑设计团队以本地树木和木本植物来建造房屋,新型的工程生物材料(engineered living materials, ELMs)通过自下而上的过程自行结合,在环境中汲取能量,具有自我再生、环境适应、持久和可持续性等特征。这一颠覆性的设计理念和实验,或许会打破工业革命以来建筑与生态环境隔离的局面,摆脱当下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让人类的居住环境返璞归真,回归地球的生态环境中。(申瑞琪撰)
▲建成40年后的情景模型,这个“家”已与植物融为一体 ©️ Terreform ONE
激活城市空间的“城市寄生虫”
爱沙尼亚塔尔图市在今年夏季举办的城市生活节上邀请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以“城市寄生虫”为主题概念对城市空间进行改造,为这些城市被遗忘的角落注入新生的活力。最终有10组临时装置展,如废弃冷却池中的“水池俱乐部”用可回收材料搭建了亲水平台;“青蛙池塘”上漂浮的木桥带领游客领略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等
▲水池俱乐部,Nuno Pimenta © fotomorgaana
展览结束后,不少当地居民表示希望保留装置以便继续使用,这也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城市寄生虫”或许已与城市形成了共生关系,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张梦斐撰)
▲无题(青蛙池塘),eva mustonen © fotomorgaana
英国LI Awards公布,广州设计院斩获大奖
英国景观协会(Landscape Institute)日前公布了年度奖项获奖名单,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领衔设计的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与实施,在AECOM等一众高水平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大奖(President's Award)以及Sylvia Crowe女爵国际奖(The Dame Sylvia Crowe International Award)。此外,Lab D+H的烟台山乐群路城市微更新项目获得景观遗产奖,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的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获得景观设计专业奖。
▲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与实施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今年,英国景观协会选出了73个入围作品。评委会着重考虑了入围项目在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和福祉,促进可持续性,以及保护遗产和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广州设计院的获奖也证明了在明星工作室收割奖项的当今,设计院的思考也必须顺应生态,响应气候变化的基调。(陶宇恒撰)
▲烟台山乐群路城市微更新项目 © Lab D+H
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项目名单公布!
11月26日,《风景园林》杂志公布了2021 LA风景园林奖获奖名单。奖项从自然、人文、美学、创新四个维度进行评审,分为生态贡献奖、社区贡献奖、人文关怀奖和创新探索奖四类,每类四个获奖项目。最终,水石设计、WTD纬图设计、大观景观、山水比德等多家设计公司项目获奖。
▲社区贡献奖:上海新华路口袋公园 © 水石设计
中规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1)》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其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1发布会”上,发布了自2019年以来第三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1)》(简称《报告》)。面对全球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今年的《报告》聚焦“跨越鸿沟——全球城市的复苏”,筛选世界5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包容共享的发展视角,构建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及“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标体系及算法,对疫后全球城市复苏的特征作出新观察,揭示全球城市格局的动荡变革。
▲“一带一路”潜力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前20名)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