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一词,是我国所独有的一个名词,是我国重在表现的美学思想的结果。按照《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生成的一种境界。
如:留园的五峰仙馆,是模仿庐山的五老峰。五峰仙馆前的假山,就是抓住庐山的五老峰的神韵,在不过十平方米的院长落内,得用小空间、小院落内大假山,使人产生视觉上的高耸感取得了与自然界真山同样的感知效果,造园者的高明在于,以自然蜀的真山为前提,在假山中表现出庐山五老峰最鲜明的特征,并借李白《望五老峰》诗中“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佶,吾将此地巢云松”的诗句命名为五峰仙馆暗喻园主隐遁山林,不为官宦的心态。此即景物产生意境,意境让人感知真山真水,进而影响到人的思想情感。
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常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形式,来点景、立意,表现园林的艺术境界,引导人们获得园林意境美的感受。
谈意境,不能不谈到诗画。陈从周先生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这虽是一家之言,却道出了园林与诗文的关系。诗文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直接参与园林景象的构成,园林内的匾额,碑刻和对联,也是组成园景的重要因素,它们能造成古朴典雅的气氛,并起着烘托园景,主题的作用,用作园内景点的点题和情景的抒发。如“与谁同坐轩”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苏东坡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
园中景物,因为有了诗文题名,题咏的启示,才引导游人联想,使情思油然而生,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例如拙政园中的湖山上植有梅树,建筑题名“雪香云蔚”,才使人顿觉踏雪寻梅的诗意,这里的对联摘唐诗名句 “蝉噪林妤静,鸟鸣山更幽”。不仅开拓了山林野趣的意境,加上文字出自问征明的手笔,更增添了之一景观的文采风流。
2。运用延伸空间和虚实空间的特殊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强化园林景深,丰富美的感受。
所谓延伸空间的手法,即是通常所说的借景,其原则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可见借景并非无所选择、无目的的盲目延伸。延伸空间的范围极广,上可延天,下可伸水,远可伸外,近可相互延伸,内可借外,外可借内,左右延伸,巧于因借。由于它可以有效的增加空间层次和空间深度,取得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形成空间的虚实、疏密和明暗的变化对比;疏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内容和意境,增强空间气氛和情趣,因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广为应用。
虚实空间并非客观存在的真实空间,它是多种物体构成的园林空间由于光的照射通过水面、镜面或白墙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假重复的空间,它可以增加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丰富园林空间的变化,创造园林静态空间的动势;增强园林空间的光影变化,尤其是水面虚实空间形成的虚假倒空间,与园林空间组成一正一倒,一虚一实,虚实相映的奇妙空间构图。
独特的空间意识,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里领悟无限的空间,从而窥见到整个宇宙、历史和人生的奥秘。通过有与无、实与虚、形与神、屏与借、对与隔、动与静、大与小、高与低、曲与直等空间组织,创造出无限的意境,使得“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3.造园艺术常用的写意、比拟和联想手法,使意境更为深邃。
文人园林所追求的美,首先是一种意境美。它包含着士这个阶层的道德美,理想美和情感美,一种与天地相亲合、充满了深沉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的富有哲理性的生活美。所以,它并不强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思想感情活动的因素摄取到园林中来,以象征性的题材和写意的手法反映高尚、深邃的意境,使观赏的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所以,园林中山水树木,大多重在它们的象征意义,其次,才是花木竹石本身的实感形象,或说是它们的形式美。
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是一个佳例,造园者用湖石、黄石、笋石、雪石分别叠砌,借助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配置的植物,以及光影效果,使寻踏者联想到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产生游园一周,如度一年之感。
此外,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以上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园林意境的创造。它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而暗示更为深广的优美境界,即所谓景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