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超速是造成市区大部分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虽然相关车辆并未超过标识速度,它们的速度已经快于当时的条件要求。这主要由于道路基础设施给予了驾驶员“错误信号”-驾驶员并未意识到其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其所处情形的要求。
交通稳静化是道路设计中减速技术的总称,即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物理措施等)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交通安全、可居性、安全性问题。目的在于改变驾驶员对道路的感知从而使其以合适速度驾驶。干线和以上标准的道路上不适合进行交通稳静化,因为它们要求较高的计算行车速度。在市区集散道路上可进行适当的交通稳静化,但是稳静化技术的相关位置应在本地道路的设计中。
交通稳静化的目的:
主要目的在于:
改善道路安全
改善该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次要目的包括:
使交通顺畅;
减少交通量;
改善道路的环境质量;
阻止重型车辆或不必要直通车流使用不合适路线;
限制车辆造成的大气污染
交通稳静化的措施:
1.水平速度控制措施
水平速度控制措施是改变传统的直线行驶方式以降低车速。典型的措施包括交通花坛、交通环岛、曲折车行道、变形交叉口。
1)交通花坛(TrafficCircle)
交通花坛是设置在交叉口中心位置的圆形交通岛,车辆沿其周围环绕行驶。交通花坛一般适用于社区内部,特别是交通量不大,不关心大型车运行,而注重降低车速和交通安全的地点。
2)交通环岛(Roundabout)
交通环岛比交通花坛大,它往往设置在交通量较大、车速较高的交叉口。
3)曲折车行道(Chicane)
曲折车行道是交替延伸道路两侧的路缘,从而使得车行道呈S形。实现曲折车行道的另一个方法是在道路两侧交替设置斜向或平行的路边停车泊位。它适用于车速和噪声都需要控制的地点。
4)变形交叉口(RealignedIntersection)
变形交叉口应用在T型交叉口,它通过改变直行进口道的线形,使直行车流由直行通过变为转弯通过。
2.垂直速度控制措施
垂直速度控制措施是把车行道的一段提高,以降低车速。典型的措施包括减速丘、减速台、凸起的人行横道、凸起的交叉口等。
1)减速丘(SpeedHump)
减速丘是一个横穿车行道的圆拱形凸起区域。减速丘的纵断面可以是圆曲线、抛物线、正弦曲线。当接近路缘时,应设置渐变段,以利于排水。减速丘与减速条(SpeedBump)显著不同是在宽度方向上大于减速条,后者往往用在停车场中。减速丘适用于控制车速,但对噪声和空气质量要求不高的地点。
2)减速台(SpeedTable)
减速台是一种平顶的减速球丘,一般用砖或者具有纹理的材料建造,其沿行车方向的宽度足以满足一辆客车停留它的平顶上面。砖或者其他纹理材料改善了减速台的外观,容易引起机动车的注意,从而可以降低车速和提高交通安全性。适用于需要控制车速,又需要考虑大型车行驶舒适性的地点。
3)凸起的人行横道(RaisedCrosswalk)
凸起的人行横道是配有人行横道标线的减速台,以渠化行人过街,使机动车驾驶员更容易发现过街行人。适用于行人偶然穿越道路和车速过高的地点。
4)凸起的交叉口(RaisedIntersection)
凸起的交叉口是把整个交叉口区域全部平凸起的一种交叉口,且四周与各进口道斜坡过渡,平凸部分一般用砖或有纹理的材料建造。凸起高度往往与人行道一样高。适用于行人交通量大,且无法使用需要占用停车空间的其他静化控制措施的交叉口。
5)纹理路面(TexturedPavement)
纹理路面和有颜色路面一般用压印图案或者交替使用不同铺路材料来创造不平的道路表面。这种路面往往用在整个交叉口或者人行横道,甚至有时用于社区的全部道路。适用于行人活动频繁,且对噪音不关心的主要街道区域。
3.中央隔离岛(MedianBarrier)
中央隔离岛是设置在交叉口处,并沿主路中线延伸的交通岛,其长度大于支路进口的宽度,以阻断来自支路直行车流。适用于支路与主路相交且支路直行车流不安全的交叉口和主路左转车流不安全的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