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溪山行旅——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
摘要:在溪山行旅庭院,“山”“水”“树”以及行走在期间的“人”被并置在一起,中国古代绘画语言、英文诗歌文字语言、现代材料构成的抽象景观语言被并置在一起……
1.背景
项目位于北京林业大学校内,围绕着新建的教学和科研大楼——学研中心。建筑U型的体量朝向校园形成半开放式的方体内院空间。一个巨大的分形结构——树塔从建筑中心生长而出,成为校园的标志物。复杂的城市环境、紧凑的校园用地,庞大的建筑,复杂的结构,严苛的防水要求,有限的日照给景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轴广场与“树塔”
2.概念
设计概念来自于北宋画家范宽《谿山行旅》图——描绘几个渺小的旅人在宏大的自然山水间行走跋涉,体现出自然与人和谐朴素的辩证关系,它与北京林业大学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从溪山行旅中提炼出的“山、水、树、人”四个符号,成为景观形式的概念源泉。建筑和结构的限制,不允许以拟态山水的方式体现“溪山行旅”的空间意象。因此设计试图将中国传统的哲学审美及艺术语汇与当代的景观和材料语言相结合,从而在地域性与当代性之间取得平衡。
溪山行旅图
3.设计数字化规划设计方法被贯穿到设计的全过程,在设计中,光合有效辐射分析(PAR)辨识出喜阳与耐阴植物的种植区域,建筑风场分析提供了环境舒适度的依据,水流体力学分析可以预测不同流量下水景的形态,结构有限元分析则以最小的代价评估异形坐凳结构在压力的变形。整个设计用Rhino+Grasshopper软件建模,使设计者可以高效率得对方案进行参数驱动的变化推敲,并可以通过精细的模型直接生成施工图。
计算机分析
总平面图
中轴平面图
在南侧和东侧与城市的边界,由1280片在特定位置弯折的不锈钢片构成山水主题抽象图案的围栏,使校园和城市相互渗透,并向城 市展现校园文化。围栏利用参数化设计,所有的切割位置和定位编号被自动写入excel表格,厂家根据excel表格加工并现场安装。
“山”主题围栏
草地与水池的分界
中轴广场的铺装
涌泉与壁泉
壁泉与镜池
从南校门进入校园,最为醒目的是悬挂在庭院北壁蚀刻在不锈钢板之上的巨幅溪山行旅图。进入下沉庭院的台阶形成4.5米的高差,行人被流过台阶的跌水和隐藏在不锈钢扶手之下的带状灯光所吸引,步入下沉庭院,《溪山行旅》图倒映在雾池之中。夜晚,水下灯具将昏黄光芒透过荡漾的水波投向画面。雾池中薄薄的钢质断桥底部,设有雾泉。景观的雾和绘画中雾气相互交融,将二维绘画和景观空间叠合。行人回头向跌水台阶望去,才会看见台阶的流水之后,隐约刻着一首英文诗歌。跌水引导着行人的运动,利用高差预谋了发现的意外,它将行人从中国古典的氛围迅速抽离,叠加在具有强烈差异的异质空间之中,从而获得尺度、视角、时空和思维的自由切换。 溪山行旅
诗瀑与雾池
Sleeping In The Forest
By Mary Oliver
I thought the earth remembered me,
she took me back so tenderly,
arranging her dark skirts, her pockets
full of lichens and seeds.
I slept as never before, a stone on the river bed,
nothing between me and the white fire of the stars
but my thoughts, and they floated light as moths
among the branches of the perfect trees.
All night I heard the small kingdoms
breathing around me, the insects,
and the birds who do their work in the darkness.
All night I rose and fell, as if in water,
grappling with a luminous doom. By morning
I had vanished at least a dozen times
into something better.
译文:
在森林中沉睡
玛丽•奥利弗
我想大地还记得我,
如此温柔地将我接纳,
她整理着黑裙子,口袋中
装满青苔与种籽。
我沉睡如初,如河床上的一颗卵石。
与星星的白焰之间,空无一物
只有思绪轻轻,犹如飞蛾
漂浮在美丽的树枝间。
彻夜,我听到这个小王国
在周围呼吸,那些昆虫,
还有在黑暗中劳作的鸟儿们。
彻夜,如同在水中,沉浮
起落,紧抓着那明亮的宿命。清晨来临之前,
我已经在一些更美好的事物中,
至少消失了十二次
诗瀑
诗瀑(摄影:杨勇)
诗瀑(摄影:杨勇)
庭院北侧折线状耐候钢板建造的竹林种植池和南侧的拉丝不锈钢树形雕塑形成鲜明的并置对比。轻薄的金属材料暗示庭院空间实际位于架空的车库之上。高大的树形雕塑从不锈钢种植池中生长而出,攀援在建筑之上,建立起景观与建筑的紧密联系。暗红色耐候钢板种植池从建筑高层俯瞰,构成抽象的山体形态,它来源于米芾的《潇湘奇观图》。而在人行高度,曲折的倾斜造型形成多变的高低错落的空间界面。Z型钢质坐凳抛光的黑色凳面倒映着建筑和竹林,将庭院分割成主通道和曲径通幽的竹林小径,构成细腻的空间和光影变化。竹林里设有雾喷,在炎热的夏天降低庭院温度。夜晚,Z型坐凳暗藏的LED灯带将光照射到暗红色耐候钢表面,反射出柔和温暖的光芒,成为庭院的主要光源。钢板铺地、防腐木板铺地及碎石铺地进一步强化了几何的形式感,形成丰富的空间和行走体验,在防腐木地板下,隐藏着一条排水沟,庭院的雨水被收集后储存在庭院一角的储水池中,以供再利用。L型悬桌和Z型坐凳提供了艺术化的休憩与交流空间。庭院中丰富的材质和构造形式,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学生提供了设计实习的场地。
庭院里的竹林小径
庭院夜景
金属
在种植池的最东侧,拉丝不锈钢雕刻的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Sorrow is ha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我忧思的心逐渐安宁,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它与诗瀑上的Sleeping in the forest形成首尾呼应。
泰戈尔诗
PM2.5感应艺术装置
Arduino单片机与空气质量传感器
项目概况:
面积:25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3年
施工完成:2014年7月
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照明及水景设计:蔡凌豪
艺术装置数控部分:刘士营
施工承包:北京林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园林景观工程部
摄影:除注明外均为蔡凌豪拍摄
项目主创简介:蔡凌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注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