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栽培养护技巧:
五色梅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南方也有少量的野生。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制作好的盆景春至秋的生长季节可放在室外向阳处养护,即使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求通风良好。若光照不足会造成植株徒长,茎枝又细又长,且开花稀少,严重影响观赏。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避免过分干燥,并注意向叶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薄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使植株多开花。
五色梅生长较快,栽培中应及时剪除影响造型的枝叶,以保持树形的美观,每次花后将过长的嫩枝剪短,秋末冬初入房前对植株进行一次重剪,把当年生枝条都适当剪短。
冬季移置室内向阳处,若能维持15℃以上的室温,植株可正常生长、开花,应适当浇水、施肥和修剪。若保持不了这么高的温度,节制浇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8℃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每年春季翻盆一次,并对植株再进行修剪整形,剪去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响树形的枝条。
五色梅病虫害防治方法:
灰霉病
五色梅症状:病菌先从花瓣的尖端侵入,发病后,病都呈水渍状,发软,褪色,失去光泽,最后花瓣变褐腐烂,花朵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灰色的霉层。
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灰葡萄孢),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部的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拖子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直立,褐色,有隔膜,顶部吴树枝状分枝,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分生拖子聚生于分生拖于梗顶部,呈葡萄穗状。分主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至淡色,单胞,大小9~16X6~10微米。此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3℃左右。
传染途径: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拖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利于病害的发展。此病在温室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2、及时摘除搞花,集中烧毁或深埋于土中,以减少病源。
3、病害发生初期,可喷卫:1:200波尔多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两周1次,喷药次数因发病情况而定。
叶枯线虫病
症状:叶片受线虫侵入后,叶色变淡,并有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加深到几乎黑色。随着病斑扩大,因受主、侧脉限制而成为角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卷编,并沿茎杆下垂。大部分线虫在轻微变色区,已变成深褐色或黑色的叶片上只有少量线虫。
病原:病原线虫为Aphelenchoidessp.属线虫纲、滑刃线虫属。雌虫体长0.8~1.3毫米,雄虫体长0.7~0.9毫米。头部先端钝化,尾部尖钝。
传染途径:叶枯线虫在报部及周围土壤,病株残体和野生寄主上越冬。就是在极小的残叶上,也可在土壤中存活6~7个月。叶枯线虫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受侵组织内完成,条件适宜时(22~25C,湿度足够),从卵发育到雌成虫产卵仅14天。一般通过水滴、灌溉水和病健叶接触传染,远距离靠人为传带病叶、花、茎、扦插条以及土壤等。从叶上气孔侵入。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不让叶线虫及其繁殖材料传入无病区。
2、园艺防治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进浇水方法,最好不要淋浇,并尽可能保持叶面干燥,盆花安放要有适当空隙,不使叶子相互接触。
3、药剂防治可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平方米盆土5一6克,或直径为25厘米左右的盆用药2~3克深入土中。或使用3%的呋喃丹,每盆3~5克深入土中。也可在危害期用50%杀螟松乳剂、50%永线酯和50%西维因可湿性粉1000倍液叶面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