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成都私家花园设计的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
摘要:首先强调了居住区绿化在城市中的地位。再从“四维养护”的理念出发陈述绿地发展的阶段.建议建立居住区绿化评估体系+直观体现绿地价值+并推进可持续发展养护目标的实现。最后对目前绿地长效管理进对策探讨。
1概述
绿地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也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独到的生态效益.20年来上海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始终将解决住房问题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头等大事。房地产业推动了居住区绿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居住区绿地总量为480hm2.占城市绿地12%.在以后的20年中.增加了将近2000hm2.目前.在城市绿地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居住区绿地占全市绿地的比例己升至20%。
日本的高原荣重认为.城市绿地有调节小气候、清新空气及其他作用[1]。居住区内的绿化通过增加湿度、减低风速、减少和吸附灰尘、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来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对于缓解热岛效应有明显效果.
绿化提供了优美环境.供居住者享受其形成环境机能的价值能为房产增值。居住区的建设为绿化提供了土地和建设资金.居住者则承担起长期的养护责任。房屋、绿化与人三者构成了互利共存、共赢的循环.形成城市生态中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
把居住区楼宇之间的土地绿化起来.就可以获得数量可观的绿地。绿地率可达30%.基本达到了维持地区良好环境的需要。
航测资料表明上海城区中最大规模的绿色区域正是居住区。近年来竣工的小区数以干计.延绵相接.己形成城市中连续的绿色条带。
2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是被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但居住区内管线密集、设施繁多.绿地又被分割得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困难。居民对绿地的不当使用.容易造成损毁。因此.对于树种的选择、地形处理等提出了独特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合理地组织步行道路系统.以免因居民的穿行使绿地受到破坏。
小区中心绿地.对于居民户外游憩的质量至关重要。应该多采用开放形式.便于居民开展游憩、健身活动。为了丰富居民户外活动.中心绿地应保持一定的规模。但过于集中的中心绿地.会使楼宇间距变小。与其把大量土地都用在小区集中绿地上.不如尽量扩大一些楼与楼的间距.甚至天井院落面积。因为人们最愿意利用的户外空间.就是离家最近的地方.
中心绿地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目前有的中心绿地达上万平米一眼望穿.大而无当。应采用分割、连接、合并等各种手段使之接近人们的心理习惯和使用要求.提供温馨的家园气氛。
居住区绿化应当以乔灌木为主辅以地被植物覆盖地面。植物配置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数量的搭配.尽量利用色叶、观花和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种植的方式要考虑到养护作业的方便与低成本。
上海地区居住区绿化资金来源.在建设阶段和养护阶段有所不同.建设阶段.绿化建设费用纳入住宅建设成本.不足部分由售房利润中补贴建设资金的渠道和数额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养护资金则由业主承担.不过.目前养护费用标准偏低.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设费是一次性投入.而养护费按年度重复提取.绿地建成以后逐年的养护投入总和远远超过建设费。以上海地区600万1112直管公房绿地为例.1998~2000年这4年中.按目前执行的养护标准己投入l 83亿元.若按园林行业标准执行.等于4~5年投入一笔建设费。但在一年或两年的短时期内.建设差额。因此.“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一段时期内难以克服。
建成后的绿地不再产生直接效益.还要不断投入养护资金。绿地长期保存就要不断投入.但如果与其他用途(如置换、盖房等)进行交换,就可以立即获利。比较之下.就产生了利益驱动的局部占绿行为。建成的绿地缺乏价值评估体系难以直观地体现绿地价值.这是一些政策性占绿难以杜绝的原因。为了保护居住区绿化的成果.应当建立绿地价值评估制度和稳定的多元化资金渠道.并拟定合理的养护费用标准。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绿地养护管理的低成本。设计、建设、养护等各个环节.都应把绿地的经济性和自我维持.作为贯穿始终的工作目标。
3居住区绿化的四维养护和阶段 划分
3.1以四维的理念.划分绿化养护阶段
绿化的四维理念即指时间对绿化空间所起的作用。它要把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不仅以三维空间为基础.而且要考虑到随时间的进程.绿化发生的改变。
从建设阶段开始.时间因子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 树木就处于变化状态中。定植的苗木要通过时间的推进,才能逐步展示出它们的全部潜力。只有当种植的树木达到设计预期的规格和外形时.才能显示出它的美丽多姿并充分发挥其各种效益。
城市的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希望绿地消长有序.保持园林恬静的氛围及树木整洁与台宜尺度。若任其生长.无法达到预期的完美境地。所以.必须及时删除演替中产生的杂乱无章和其他不符合设计目标的因素.这个过程就是养护。要取得好的绿化效果,设计、定植(建设)及养护管理诸环节,是互为补充的.所以绿化是一门四维的艺术.时间(第四维、是一个在绿化全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无论是建设单位、业主.还是物业公司.都要充分考虑时间的作用。
3.2居住区绿化的阶段划分
(1)初龄绿地绿地定植(即建设竣工)后的1~3年,可划作初龄绿地,这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此阶段主要是乔灌木定植、生根、成活到个体发育的开始。不同植物,耐移栽程度不同,从定植到恢复生长.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快的当年就能发新芽.如意杨;慢的要3~5年才能恢复生长。
初龄绿地建设中有两个环节应特别注意:一是绿地的土方一定要平整、饱满使用的客土应该是可种植土。二是要注意种植时的苗木定位.应考虑尽量避免以后给树木发育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现在.有的绿地建设中.使用了大规格甚至超大规格的苗木.目的是希望绿地早日成型。即使树木规格再大.定植后仍然要经过成活阶段再开始个体发育.植物的生长规律无法超越,因此仍属初龄绿地。
有的绿地还成片种植低矮灌木俗称大色块。苗木排列不留株行距.只顾眼前的效果好.但用苗量大.造价高.调整间隔小.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危险。
另外在大色块中插种乔木由于密植的灌木会影响乔木的根部受光和积温.长成僵苗,或者乔木生长旺盛,将灌木荫蔽。两种情况都会使群落的培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增加养护的工作量。
初龄绿地的定植中.也有种植过稀的情况.或是苗木规格太小(胸径小于3c xnl.数量过少.或完全是草坪。这种绿地保存率低.需要补植.或长期封闭养护直到主体乔木胸径达到5tin以上。
(2)中龄绿地定植的苗木经过l~3年的恢复.第4~10年处于中龄。本阶段树木个体发育速度加快.始终贯穿株间和种间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龄绿地的工作目标是:利用树木的竞争和演替,通过养护管理.取得理想的景观和生态效益.
①中龄绿地的树木不断长大.由于生物竞争中的弱势淘汰和人工干预.总趋势是数量由多到少在变化。很难制订统一的量化指标但可以参考以下标准衡量:
a乔灌木无论丛植或群植.都应保持自然完整的树冠。
b中、下木和草坪接受到阳光或散射光.能正常生长。
②中龄绿地是从定植到成型的重要过渡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工作量大.养护任务繁重。要加强养护和调整,避免退化.
居住区绿化容易天折在中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中龄绿地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3)成龄绿地10年以上的绿地进入成龄,
①成龄绿地上.目前常用品种的乔木己到达或接近生长顶级.可充分展示本品种的体量和体征.生长速度减慢.群体演替趋于平缓。由于乔木树冠的伸长和舒展.阳光能够透射.下层形成稳定的地被层.中层由叶簇丰满的灌木点缀绿视景观上满下空.旷奥结合.构成适合居住的成龄绿地格局——疏林草地.疏林草地是相对于定植初期的丛植、群植而言.其特点为有孤植大树形成的视觉焦点景观.
通过长期的养护管理.树木生长接近或达到顶级.绿化与居民的生活、使用方式日趋交融减少了人为损坏.专业养护量下降.资金的投入较前一阶段减少.绿地的建设和养护达到了成型的阶段目标。 成龄绿地会出现新的问题.如:速生树会首先度过生长高峰而停止.病虫害与天敌、飞鸟与昆虫又形成了新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更新、复壮措施逐步提到养护日程等等.这一类型绿地特有的养护技术和管理措施受篇幅所限.恕不在本文中赘述了。
②成龄绿地树木到达成龄阶段,其成活率、保存率都趋于稳定.投入费用下降.绿地的价值提高。绿地价值应由地价和树木价值共同构成.本节拟重点探索树木自身的价值及构成。同样以树木为工作对象的林业.主要根据木材价值来确定树木价值.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城市中树木价值的评定.
因为城市中的树木除了本身存在价值外.还有提升环境的功能。对成龄大树的评估.要综合考虑树木在城市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对人的有益功能。评估树木价值的基本要素有:
a树木规格:目前是以胸径(cm)来表示.胸径越大的树.生长的年代越久.价值就应相对提高。
b树种:是决定树木许多特点的重要因素.包括树木的寿命预测、生长特性、景观效果、抗逆能力等等。
c场所:指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考察其视觉位置是否恰当.树种能否与周围环境或设施相适应有没有妨碍空中或地下管线、围墙等等。
d对环境的影响和价值:评估树木在遮荫、降温、遮挡不雅景观.或在美学上所起的作用。
e生长状况:树龄与树木寿命的关联性.树木总体发育情况.树冠面积大小是否有病虫害等等.
树木价值的评定.实际上是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 绿地增值的定位。每一项养护措施.都与现实和创造价值联系在一起包括树木、绿地和居住区环境价值的提高。但我们目前工作还未做到量化阶段.这是在今后管理中需要更深一步探讨的内容.
绿地成龄以后.要精心保护。损失一棵大树再给以补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有资料表明.一棵生长100年的孤植的水青岗(山毛榉).可以满足10个人1年的需氧量。假定这棵树被砍伐掉.就需栽种2700棵树冠体积为1m3的小树才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要耗费一笔为数不小的资金。因此.全社会都应重视保护和充分利用居住区现有大的树。
4建立居住区绿化长效管理机制 的几点建议
4.1认识居住区绿化的四维属性.保证 可持续发展
目前操作中.有的做法会有意或无意地干扰树木生长.例如:
(1)绿地功能要求的变动 居住区绿地.特别是中心绿地.经常会为了某种功能要求而进行改造。这种频繁变动难有大树长成。因此.规划阶段就应尽量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并留有变动的余地。
(2)绿地过度调整 定植的苗木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抽稀。调整抽稀就是扩大乔灌木间距.提供继续生长必需的地上和地下空间.调整中首先要有选择地保留原地生长的树木.其次再根据情况补植.
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对绿地景观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任何新栽植树木都无法比拟的.其次它的美化效果.是经多年培育发展而成的.与周围环境、设施、相邻植株品种之间表现出的协调.通过树木固有的特性而体现。
目前.有的居住区绿化.在调整中把老树统统移出.再栽小苗.实际上.这样做使绿地由成龄倒退至初龄.是很可惜的.
4.2关于居住区绿化管理的建议
(1)英国风景园林师学会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土地及其生存群落间建立并发展一个在实质上和景观上相协调的良好关系”。其主要职责是:“正确指导绿化设计及养护计划的实施精心管理以保证绿化总体效果的实现.根据专业标准对有关措施、制度进行修正”。将上述内容作为居住区绿化管理的目标是很恰当的。
居住区绿化管理涉及面广、量大。管理人员既要通晓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业务监督和指导能力:既要保证绿化生长良好又要善于做社区居民工作取得居民和业主对绿化的支持.才可能落实工作目标取得管理主动权.
管理工作.还包括绿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使调出的苗木.特别是一些稀有品种和大规格苗木.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体现出成龄绿地的价值和绿化是第一生产力的属性.
(2)绿地的养护工作.无论范围或程度.均与管理有区别。再借用英国风景园林师学会的定义:“绿化养护工作应负责有关土地、植被和硬质景观的日常管理.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和维护.并能持续地发展其效益"。
目前的养护.可分为初级养护和专业养护两部分。专业养护.应委托专业队伍完成。事实证明.一支有连续性.掌握高技术、高技能的专业队伍.其养护管理才能及时得到可靠保证:而初级养护则可以由普工补充完成.在管理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保证养护的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
(3)为了有效地使用资金.搞好绿化养护.建议实行养护的优质奖励制度。
①加大不同等级之间的费用差距.体现优质优价.使专业队伍愿意养护高标准绿地.而不致越养越亏。
②对于一、二级绿地,实行优质奖励。目前.建设设有奖项.而养护没有。应尽早设立养护的奖励制度.有利于树立典型.提高专业队伍的积极性.鼓励养护中的高技术含量作业做好养护工作
4.3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养护按工作量大小及技术含量高低 可分为日常养护和重点养护两类.重点养护又有整顿提高和整改的区别。初龄和中龄的绿地.重点养护间隔短些2~4年进行一次:成龄绿地间隔长些.但3~5年也要进行一次。居住区绿化总体水平提高.关键在于长效管理.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不能以单一的评比代替管理。
国外对于居民宅前屋后的绿地养护.采用鼓励政策.惩罚失管失养的行为.把养护不良的行为认定为“破坏绿化”.而纳入执法范围予以惩罚.加以限制.这一点应该作为我们工作中的借鉴.
4.4应用多种植物材料.提高居住区绿化品位
居住区绿化经过10多年的实施、总结和应用筛选.形成了适应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树种特别是推广应用了一些适合居住区特点的植物品种。如:金丝桃、金丝梅、结香、八仙花、风尾竹、火棘、丝兰等.这些植物体量适中.耐阴湿,速生,具备自我维护的自能。居住E 自还保存了丰富的花灌木如:锦带花、黄金条、榆叶梅、溲疏、绣球等等常月品种有100种。
然而由于上海的居住区绿地迅速发展这些品种被反复使用绿地给人以雷同感。因此继续丰富和扩大植物应用品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绿地增加观花植物在居住区绿地实现“普绿”后应把提高绿地品位放在议事日程上 大力提倡应月花卉。如:木本的杜鹃、茶花、茶梅、牡丹、月季等。
(2)提倡自然地被 要做到“黄土不见天”地被和草坪很重要。但单一品种的地被特别是草坪养护工作量大费用高。所以在大规模居住区绿地的林缘自、林下和非主要道路两侧绿地中应提倡自然地被即以铺设的草坪生长高度为标准允许多品种共存以降低养护成本。这也是实现低维护、经济和自我维持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