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日凌晨,“中国丹霞·崀山”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八项、湖南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成功打造了湖南旅游“北有张家界、南有崀山”的新格局。如今,五年过去了,崀山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崀山成功申遗以后,在各级住建部门和中国丹霞专业保护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省、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严格遵循《世界遗产公约》及《操作指南》有关保护管理的规定,秉承“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认真落实和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4COM8B.1号文件精神,致力建设生态文明遗产地,努力打造“中国丹霞”保护管理及科学展示模式地。全县自上而下形成了自觉保护世界遗产的良好氛围,较好保持了崀山独特的自然美、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取得了逐年稳步增长。据统计,崀山景区门票收入从申遗前2009年的45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5130万元,同比增长了1040%。崀山被国家文明办列为“全国文明单位”,并成功纳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
职责明确体制更顺了
崀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其保护管理工作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2013年10月23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世界遗产崀山考察时强调:“要重视顶层规划设计,加强遗产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14年6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崀山考察时指出:“一定要保护好崀山遗产资源,建成生态文明窗口”。
2011年12月26日,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正式更名升格为“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为新宁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正处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全面负责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规划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2013年12月,崀山管理局新“三定方案”通过邵阳市编委审核批准,增加了行使对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职能。崀山管理局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崀山遗产地生态补偿制度》、《崀山景区民居建设暂行办法》、《崀山景区行政执法职能职责》及管理局机关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保护管理执法力度。
加大投入生态文明了
崀山申遗成功后,县政府从7个县直相关执法部门抽调22名同志组建了崀山景区联合执法大队,集中行使景区执法权。联合执法大队严格实行365天24小时轮岗巡查制度、举报奖励制度,每天出动宣传车深入景区村组巡回宣传,打击滥砍滥伐、森林防火等法律法规、政策,制造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并跟各景区、各村组层层签订了防火责任状;完成了景区30564米游道两旁防火隔离带的清理和设置;
景区投资430余万元,修建了数字化的环境保护安全监控系统,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整个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五年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处理各类情况一百多起,对景区保护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外,在八角寨景区设立了大气观测站,在夫夷江、崀溪等设立了8个水质监测点,确保青山绿水,空气清新。
崀山管理局成立了防火指挥部和应急防火分队,安排了专项的防火经费,制定了专门的防火制度和预案;景区消防分队值班人员全天对景区防火实行监督、跟踪管理,并随时待命,做到早发现、早制止,近年来遗产地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
为取得林农的支持,新宁县将崀山核心景区6000亩林地全部划为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县财政于2010年起,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切块预算安排景区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00万元,并逐年增加该项费用,为景区林农增加稳定收入,让遗产地居民分享资源保护、生态文明的红利。
为加强遗产地游客容量控制,管理局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户外通告等形式及时播放游客的动态信息,指挥疏导客流。同时通过索道的运行,加快流通,减轻山岳型景区的容量压力。2014年5月2日上午,景区游客爆满,很快突破2万人的景区日游客容量。管理局迅速采取暂停售票、紧急通告、游客分流等应急措施疏散游客,有效地控制了景区游客总量,保证了正常的游览秩序。
7月9日,国家住建部稽查办公室主任王早生率执法检查组对崀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崀山景区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现场领导、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规划建设景区更美了
按照“规划领先”的理念,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上,2011年修订了《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完成了《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改)》、《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六个保护规划的编制。
同时,崀山遗产地的建设项目均依法依规履行审批手续,崀山北大门旅游服务基地、崀山八角寨客运索道建设工程、崀山旅游观光车站点建设工程、崀山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工程、遗产地民居和民用设施新改建工程等,都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办理规划设计、报建报批和监督管理手续。其中,八角寨客运索道建设工程的项目选址,通过了国家住建部的核准,已于201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6月,在住建部专家们的实地考察与指导下,通过了崀山南大门选址论证和紫霞峒景区提质改造的评审论证报告。
申遗成功以来,崀山没有发生违反规划及《风景名胜区条例》第26、27条规定的违章建设、违法占地等影响或破坏风景名胜区资源的情况。
完善制度社会和谐了
近年来,为巩固崀山申遗成果,我县投入1800万元,对崀笏、窑市两条街道,石田、黄背、茶亭、崀山等九个村及公路连接线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为确保全天候保洁,每个村都建立了环境整治理事会,组建了一支78人的保洁队伍,制订了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垃圾均做到日产日清,并集中进行无公害处理。九个村都建立了“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制度考核”的长效机制,实现了“道路干净,村庄整洁,街道卫生,工地规范”的工作目标。
同时,对景区新建民居按《民居建设标准》进行全程监督,巩固崀山民居风格和杆线搬迁入地的成果,使遗产地景观与环境协调。为使遗产地更加靓丽,每年投入150万元左右对遗产地村庄、道路、街道进行美化,实现了“春有花,秋有色,崀山处处美如画”的“春花秋色”工程效果。
科普志愿活动丰富了
崀山是中国东南湿润区壮年早期峰林峰丛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突出普遍的地球科学研究价值,我县充分利用崀山世界遗产地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展科普研究和展示活动。
2012年冬,由著名生物学家罗仲春先生在崀山发现并命名的罗氏楼梯草,把崀山特有植物种类由新宁毛茛、崀山合耳菊、崀山唇柱苣苔等3种扩大到4种,对崀山的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学和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价值;2013年9月,斯洛伐克夸美纽斯大学(ComeniusUniversity)自然科学学院工程地质系的JanVlcko教授一行,在彭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陪同下,就中国和斯洛伐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的岩崩灾害及其风险评估”在崀山景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研究,该项目是关于丹霞地貌研究的第一个国际合作考察项目,也是外国专家首次到中国专门进行丹霞地貌研究。
2014年3月,湖南师大邓美成教授编纂的《崀山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开发研究新进展》一书成功发行,这是崀山丹霞地质貌研究的新成果,对于指导“中国丹霞?崀山”的地质地貌研究和保护具有重大指导意义;2014年8月,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在崀山召开。会后,我县投入680万元对崀山地质博物馆展示的游线、布展、陈列、标本、科普、声光电、空调和消防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把地质博物馆建设成为展示“中国丹霞?崀山”地质地貌特征的主要窗口和进行地球科谱教育的重要基地。
提升素质服务规范了
崀山申遗成功以来,崀管局以我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不断强化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先后聘请林震华、胡友松等国内著名专家及湖南师大旅游学院、桂林旅专的教授对景区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旅游服务的方方面面,全力打造景区标准化、人性化、亲情化的旅游服务氛围。景区连续五年被评为“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县“群众满意党员示范窗口”、“邵阳市三八红旗集体”、“邵阳市巾帼文明岗”,省级“青年文明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单位”、“十佳旅游景区”,“香港游客最喜爱的度假景区”等光荣称号,2015年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树立了我县旅游服务在全省的新形象。
此外,管理局机关干部职工52人带头注册成志愿者,在游客中心和各管理所共设置了6个学雷锋志愿宣传服务岗,积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倡树文明景区”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达1600多人次。
宣传营销影响扩大了
崀山成功申遗以后,通过一系列立体式综合宣传推介活动的开展和举办,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4年9月,在崀山成功举办的“湖南国际旅游节”和“2014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系列活动,吸引了100多家境内外媒体、300多人的邵商团成员、200多人的自驾游协会成员、全国各地新宁籍名人以及27个国家1800多人旅游客商和嘉宾云集崀山,进一步打响崀山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品牌。2014年实现游客接待总量53万人,与上年同比增长31%。
目前,崀山已完成了“数字新宁、智慧崀山”信息平台建设,景区内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开通了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崀山旅游区微信公众号和720全景虚拟游网站。游客通过旅游网站、微信、QQ群等可以了解到更多崀山旅游信息,增加更多的便利服务。
今年以来,崀山已投入2200万元,在武广高铁广州南站,香港湾仔地铁站,长沙地铁专列,湖南卫视及香港、韩国、意大利进行专项宣传推介活动,让崀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5月21日,在长沙市通程大酒店举行了“2015崀山全年推广活动媒体见面会”;5月底,全省旅游景区管理暨旅游厕所现场工作会议在崀山景区隆重召开。会后,张家界武陵源、贵州镇远、湖北省住建厅等兄弟景区和单位分别到崀山参观学习,崀山生态旅游厕所建设一跃成为全省的“标杆”。
五年来,由于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科研科普教育得到深入开展,各项宣传推介活动精彩纷呈,景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逐年稳步增长。但也还存在着工作经费不足、与临省景区保护管理关系协调难、景区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难等问题。下一步崀山将在发展中继续维护好“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的整体品牌,以问题为导向,把保护工作抓实抓好,努力开创环境保护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