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园林
宋代园林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承前启后。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显示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宋代园林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技术前所未有。
宋代园林,巧夺天工。
皇家园林 雍容华贵
对宋代园林艺术颇有研究的刘海永表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宋代造园艺术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在中国古典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北宋时期,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丰厚的文化以及适宜的地理位置,使其都城东京开封具备了园林滋生的土壤。当时,城内外园林星罗棋布,街道两旁栽植槐、柳、莲、荷,使东京城成为一座园林绿化特别发达的花园城市。在古籍文献中可考其名的东京园、苑80余处,但实际数量更多。《东京梦华录》记载:“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阒地。”
刘海永说,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当时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园林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只有行宫御苑和大内御苑。宜春苑、玉津园、琼林苑、瑞圣园、牧苑、景华苑、撷芳园、芳林园等属于行宫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属于大内御苑。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开封的园林没有受到很大破坏,因此,造园时间较早。行宫御苑当中,东京四园(苑)最为著名。宜春苑和玉津园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琼林苑始建于北宋太祖乾德二年,瑞圣园始建年代虽不详,但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之前已经有了。大内御苑中的后苑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建造的。延福宫与艮岳虽然声名显赫,却是北宋末期的产物。
宋时,皇室园林中不仅有大量的奇花异木,如素声、茉莉、瑞香、含笑、月池、牡丹等,还畜养了大批珍禽异兽。当时开封较大的动物园是玉津园和艮岳园。从占城来的驯象、于阗来的狮子、交趾来的犀牛等均豢养在玉津园内。《清波杂志》记载:“艮岳豢鹿数百头,其大如牛。”《艮岳记》亦谓园内“凫雁游泳,水面栖息”,其中山禽水鸟约十余万只。
北宋前期的皇家园林带有农庄型园林的余韵,园林中种植大面积的庄稼,但到了中后期,就可看到皇家园林除宴饮、接待外使之外,还成了体育运动场所、文化场所以及宗教场所。
艮岳作为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几乎囊括了中国园林建筑中所能见到的一切景致。艮岳全园建筑40余处,建筑造型各异,既有华丽的宫廷建筑风格的亭、轩、馆、楼、台、堂、阁、厅、斋、庵、庄、关,又有乡野风格的茅舍村屋。复杂的建筑、山水和植被等,在艮岳园里安排得井井有条,使其如同一卷金碧辉煌的山水画。宋徽宗在建造艮岳之前,先让宫廷画家把园林的选材、规划立基、山水形制等都绘成图案,再按图纸设计进行施工。这种先设计后施工的方法是今天园林设计的先驱。园林建造先制图,表现的是艺术家的立意和构思,更体现了艺术家而非工匠的园林审美情趣,大大提升了园林艺术水平。特别在假山的设计上,使园林设计和绘画的皴法融合在一起。山石的图案设计体现了绘画笔法,造园中为了和绘画图案一致必须对山石进行处理。这样,绘画中的皴法就被运用到了园林设计之中。园林中绘画手法的运用,使得园林增添无限诗情画意。艮岳是宋代最有代表性,又是园林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个皇家园林。艮岳突破了秦汉以来皇家苑囿“一池三山”的呆板陈旧, 而以山水为主题营构园林。园中的建筑兼具使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园中的珍禽奇兽不再供狩猎之用,而是为增加自然情趣。
衙署园林 庄重华美
同皇家园林一样,衙署园林是镇守一方的官员地位与权利的象征。刘海永介绍说,当时许多衙署园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池堆山、广植花木、营建亭台,虽比不上皇家园林富丽堂皇,也够得上是奢侈豪华,它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庄重、瑰丽、小巧、华美于一体。由于历代都由官署管理,同衙署建筑一样,建造衙署园林的银饷大都由官府提供,或是由乡绅富豪捐资,很少因缺乏资金而遭衰落,藩王官吏对官衙城池修葺,每每也会涉及衙署园林。它虽然是供当地的主要官吏在其中游憩、享乐,但往往在农历传统的节日里也对乡亲们开放,在其中摆台设戏,或举办庙会,官民同乐,因而衙署园林常带有公共园林的特征。在这一点上,衙署园林与早期的皇家园林有些许相同之处。
刘海永说,政府衙署的园林绿化情况,早在唐代已见于文献记载。地方政府的衙署内,一般都单独辟出一部分建筑物作为官员及其眷属的住所,相当于邸宅的性质。因此,衙署园林也具有宅园的功能,即使偏僻的地区,衙署内均少不了园林建置。
北宋政府的中央衙署有一部分在宫城内,其他则分布于从宣德门到朱雀门内御街的旁边。具有园林性质的衙署,主要在衙署的宅院部分,其中较典型的有学士院、开封府,开封、祥符县衙等。
官宦园林 精美绝伦
刘海永说,在《东京梦华录》《宋东京考》等关于开封的文献中,都提到了建造华美、精美绝伦的官宦园林。北宋京城开封是国际大都市,官府林立、富商汇聚。这些大户人家的园子里几乎都是小桥流水、亭台水榭,建有私家园林。这些园林十分精美。
一些皇室成员以及和皇室联姻的皇族贵戚所建的园林也十分豪华。兖王元杰曾第建造园林中的假山,花费颇丰,建成之后请亲朋好友观赏,大家赞叹不已,园林中假山的造价是很昂贵的。
北宋初期,宰臣园的建造不是特别多。宋太宗时有一名叫李的宰相,李“温和循谨,为文慕白居易,所居有园亭,又葺郊外宴游之地,多蓄声妓娱乐”。北宋中期后,因为国家安宁,所以宰臣建造具有园林风格的宅园就多了起来。丁谓是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旧有园在保康门外,园内有仙游亭,景趣潇洒”,保康门与相国寺相对,并对寺架桥。道士刘遁因与丁谓相往来,刘遁作仙游亭诗赠公云:“屡屡仙游亭上醉,仙游洞里杳无人。他时鹤驾游沧海,同看蓬莱岛上春。” 丁谓因为是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支持者,并且支持一系列的天书事件,因此园林中的道教思想体现特别浓厚。
北宋末期,因为大力建造皇家园林,一些权势重臣利用花石纲大发横财,建造私家宅园者不少。其中蔡京第园最有名。蔡京的第园有多处,其中有两处第园尤为有名,一为西园,在城西金明池西南角水磨下名蔡太师园,一为东园,是蔡京赐第,在里城西边北门阊阖门外南,靠里城城壕。传闻其宅“宏敞过甚”,中有六鹤堂“人行其下,望之如蚁”。宅第之东园“佳木繁荫,望之如云”。可园中假山突起,激流涌荡,鱼游鸟翔,园林景色非常优美。在蔡京的宅园中,不仅种有许多的花卉和树木,园林中路径的设置也以曲折迂回为美。园林之中的景色优美,是许多人的向望之地。
文人园林 精致淡雅
宋代有人著文描述某些名园,从而发展了“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文人士大夫竞相造园,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局面。
刘海永说,文人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所以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主要体现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态度和艺术情趣。加之受隐逸思想影响,文人园林的风格集朴素、淡雅、精致、亲切为一体。文人园林多处市井之地,与私家宅院相结合,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文人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得多,又缺乏自然山水因素,因而追求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
宋代文人园林大多为“主题园”,他们往往通过园林题咏,将自己的审美理想、政治情怀寄托其中,园林成为重要的抒情载体。园中的景点都有寓意深远的题名。文人园的主要功能是为读书治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多植竹子、梅花、菊花等。晁补之在元四年(公元1089年)所写的《有竹堂记》中记道:“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傍,而名其堂曰有竹。”北宋诗人晁补之,平生仰慕陶渊明,便将其去官之后的宅院命名为“归去来园”,并以陶诗中的意境来命名和布置园中景物。位于仁和门外的三槐堂,也是文人园林的代表。
刘海永说,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文化深受北宋影响,其园林文化与帝都文脉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北宋时期,开封人文荟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形成了“文物古迹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城市特征。
开封园林,北宋时期最为辉煌,当时的东京城内遍植奇花异草、堤柳塘荷,有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瑞圣苑、宜春苑、艮岳等官私园林100多处,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清代至民国,开封作为省会,商品经济发达,人文风景丰富,园林建设融入了西方文化理念。历史上的汴京八景“隋堤烟柳”“梁园雪霁”“铁塔行云”“相国霜钟”“州桥明月”“繁台春色”“汴水秋声”“金池夜雨”,现在多数已恢复往日风采。
龙亭公园、天波杨府、铁塔公园、清明上河园、开封府、中国翰园、禹王台公园、汴京公园、大宋御河等景区是当今宋式园林的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