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增冲村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侗家村寨。据历史记载,增冲村建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增冲村人民创造出无数的神奇。
厦蓉高速往洞站出站12公里变到增冲寨头,一眼望去,整个增冲村寨尽收眼底,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所环绕,四周青山环抱,古树参天,寨中古建筑鳞次栉比,造型独特,然而,最抢眼的莫过于高过所有古色古香吊脚楼的国宝--增冲鼓楼,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整个增冲侗寨,也闪烁这增冲这个古老村寨的文明。
“增冲”属汉语地名,侗语称“通便棉”,意味着增冲在九洞地区富甲一方,住在山冲内的坪地上,由于这里土地肥沃,增产增收,人民生活富裕,后人将该地取名为“增通”,以后又改名为“增冲”而得名。
国宝--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鼓楼为全木质宝塔形结构,双层楼冠,通高25米,密檐式十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侗族古建筑,占地115平方米;各层内壁有精致的方格和万字格栏杆。正门上方悬有二匾额,其一是清道光五年(1825年)三宝寨(今榕江车江寨)所赠的“万里和风”,其二是1983年9月三省六县摄影展会议代表所赠的“侗寨生辉”;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迷宫式”的古巷道。密集的增冲寨子不算大,然而蜿蜒曲折的巷道却让你找不着北,曾有“进来容易,出去难”之说;潺潺的溪水上一座座古老而精致的花桥上凉风徐徐,这里是侗家人练歌地方,这是老人们抖鸟的场所,这里也是通向寨子的通道。过了花桥衔接着的就是铺满青石板的古巷道了,轻轻踏上青石板,“咯咯”的脚步声自然响起,沿着未曾有一段超过5米的直段带你在侗家吊脚楼件穿梭,时而有清脆的马蹄声传来、时而有老人们的闲聊声、小孩的嬉戏声、青年男女的歌声传来,却未见气人,只闻其声,像听着一曲曲摇滚乐。
多彩民族民俗。增冲侗寨民族民俗原始古朴、独特,时常有男女青年行歌坐月(月光下集体谈情说爱)、时常与相邻村寨或其他村寨相邀吃相思等活动热闹非凡;神秘的娶、嫁、葬习俗让你为之一振;每逢节日,增冲人穿着全以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精美的盛装,无不感叹工艺的精湛;热情好客的增冲人以粘米饭、腌鱼、烧鱼、腌肉、红肉、牛瘪、羊瘪、自酿米酒让你回味无穷;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如过侗年、吃新节、关牛节、园秧节、开秧门等节日让你目不暇接。
神秘的石氏龙凤三体墓。石氏龙凤三体墓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墓主人为一男二女,即一夫二妻墓,中间的墓碑上雕刻龙盘树,表示男墓主,两边的墓碑上雕刻凤盘树,表示女墓主;三体墓与石氏骄体墓基本一致,只是墓碑中央未设置能开合拆卸的石门,而是用整石雕刻的双龙抱柱和龙凤抱柱的镂空高浮雕固定式碑门。
当离开增冲时,我还在回味古井井水的清凉、回想石雕花窗的精致、惊叹万古传名碑的神秘、佩服世代增冲人民的智慧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