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专家为兰科资源保护“开药方”
摘要:
12月13日,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兰科植物专题会议在山东烟台举办。作为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的组成部分,会议将兰科植物动态与遗传多样性,以及兰科植物保护性开发利用与发展作为主题,邀请了十余位专家..
艾迈特园林12月28日消息:12月13日,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兰科植物专题会议在山东烟台举办。作为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的组成部分,会议将兰科植物动态与遗传多样性,以及兰科植物保护性开发利用与发展作为主题,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专项报告。
兰科植物是受威胁种数最多的被子植物之一
2017年,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组长兼“物种信息和大数据平台”主管覃海宁,对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其中兰科植物4种灭绝、1种地区灭绝,并且在20种受威胁植物的调查分析中,兰科植物受威胁种数为653种,占被子植物受威胁总数的19.42%(653/3363),占本科物种数的43.48%。 兰科植物有美学、文化、医药等方面的价值,兰科所有物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然而现实中,乱采滥挖、无序贸易和走私兰科植物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生境恶化、栖息地退缩,野生兰科种群不断减少,许多物种陷入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我国兰花种类丰富,并且有不少特有种,这使得兰科植物的保护愈发重要。 兰科资源保护要把科研和产业相融合
为了保护兰科种质资源,2005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在深圳成立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由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简称“兰科中心”)承担其职能任务。兰科中心主任陈建兵介绍说,现在兰科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兰科植物种质资源2000种,活体160多万株,馆藏蜡叶标本4000多份,照片8万余张,通过人工繁育、野外回归、迁地保护等方式保护兰科资源。 现在提到兰科资源保护,人们想到的是兜兰、杓兰、国兰的下山兰,而产业化的国兰、蝴蝶兰等品种少有提及,石斛也因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部分完成从野生资源向产业化品种的转化,可见“应用”是保护兰科资源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以兜兰为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葛红在2012年至2017年收集兜兰原生种60多个,在怒江两岸生长的杏黄兜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兰科植物,但由于分布区域狭窄、原产地气候异常、掠夺性采挖等,导致种群数量迅速减少而濒临灭绝。通过无菌播种和组培技术,现在杏黄兜兰在贵州兴义、北京大兴都有种植示范基地,部分产品可上市,研究所还在兴义、木论、茂兰进行了野外回归,帮助还原自然栖息环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也在进行兜兰的保育研究工作,并参与‘彩云’、‘鸿韵’等兜兰观赏品种的杂交选育和扩繁研究,推动兜兰从野生资源向商品转化。 石斛兰涉及观赏和药用领域。铁皮石斛作为保健和药用产品近年市场起起伏伏,在解决了早期繁育和养殖问题后,现在科研更关注杂交药性问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崔博介绍了不同种类石斛药性上的差异,现在品种选育注重药性、生长量、抗性方面的特征。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宝强更关注观赏类石斛的研究,他利用多种石斛杂交,发现细茎石斛亲和性强,杂交成功率高,而且适合做中间亲本;尖唇石斛深色唇瓣遗传,而外瓣颜色随另一个亲本变化;我国原产的灯笼石斛颜色亮丽,杂育种上还未展现其价值,比如与鼓槌石斛杂交可能产生开花更密集的垂花后代,与小黄花石斛杂交则可能产生迷你株形的黄花石斛品种等。现在春石斛向开花茎节多、花大、色艳、圆整、长势强和更容易春化的方向育种,在盆花市场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研究人员表示,利用我国特有的原生种,培育观赏价值高、生长迅速、抗性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兰花新品种,这样不仅能为兰花资源的保护提供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促进兰花的各项研究工作,一举两得。
2017年,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组长兼“物种信息和大数据平台”主管覃海宁,对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其中兰科植物4种灭绝、1种地区灭绝,并且在20种受威胁植物的调查分析中,兰科植物受威胁种数为653种,占被子植物受威胁总数的19.42%(653/3363),占本科物种数的43.48%。 兰科植物有美学、文化、医药等方面的价值,兰科所有物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然而现实中,乱采滥挖、无序贸易和走私兰科植物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生境恶化、栖息地退缩,野生兰科种群不断减少,许多物种陷入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我国兰花种类丰富,并且有不少特有种,这使得兰科植物的保护愈发重要。 兰科资源保护要把科研和产业相融合
为了保护兰科种质资源,2005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在深圳成立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由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简称“兰科中心”)承担其职能任务。兰科中心主任陈建兵介绍说,现在兰科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兰科植物种质资源2000种,活体160多万株,馆藏蜡叶标本4000多份,照片8万余张,通过人工繁育、野外回归、迁地保护等方式保护兰科资源。 现在提到兰科资源保护,人们想到的是兜兰、杓兰、国兰的下山兰,而产业化的国兰、蝴蝶兰等品种少有提及,石斛也因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部分完成从野生资源向产业化品种的转化,可见“应用”是保护兰科资源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以兜兰为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葛红在2012年至2017年收集兜兰原生种60多个,在怒江两岸生长的杏黄兜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兰科植物,但由于分布区域狭窄、原产地气候异常、掠夺性采挖等,导致种群数量迅速减少而濒临灭绝。通过无菌播种和组培技术,现在杏黄兜兰在贵州兴义、北京大兴都有种植示范基地,部分产品可上市,研究所还在兴义、木论、茂兰进行了野外回归,帮助还原自然栖息环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也在进行兜兰的保育研究工作,并参与‘彩云’、‘鸿韵’等兜兰观赏品种的杂交选育和扩繁研究,推动兜兰从野生资源向商品转化。 石斛兰涉及观赏和药用领域。铁皮石斛作为保健和药用产品近年市场起起伏伏,在解决了早期繁育和养殖问题后,现在科研更关注杂交药性问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崔博介绍了不同种类石斛药性上的差异,现在品种选育注重药性、生长量、抗性方面的特征。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宝强更关注观赏类石斛的研究,他利用多种石斛杂交,发现细茎石斛亲和性强,杂交成功率高,而且适合做中间亲本;尖唇石斛深色唇瓣遗传,而外瓣颜色随另一个亲本变化;我国原产的灯笼石斛颜色亮丽,杂育种上还未展现其价值,比如与鼓槌石斛杂交可能产生开花更密集的垂花后代,与小黄花石斛杂交则可能产生迷你株形的黄花石斛品种等。现在春石斛向开花茎节多、花大、色艳、圆整、长势强和更容易春化的方向育种,在盆花市场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研究人员表示,利用我国特有的原生种,培育观赏价值高、生长迅速、抗性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兰花新品种,这样不仅能为兰花资源的保护提供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促进兰花的各项研究工作,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