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通过对话形式描述了城市空间艺术—城市生活的文化复兴的相关内涵,阐述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以及对待公共艺术与城市财富、人类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原文附后,请参阅:
艺术源自人类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想象,公共艺术是人类用艺术的视野来看待生活中的公共问题,通过改变和美化城市的景观面貌,影响并唤起人们对待周遭世界的思考。公共艺术增强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城市的渊源历史与文化价值。公共艺术是艺术家对于公共生活理念的传递和表达,同时也是公众直接体会感受生活艺术美化效果的公共装置。公共艺术体现城市的身份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艺术和美不是唯一的目标,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眼光、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何将艺术植入城市肌体,激活城市的公共空间,让艺术成为城市生活的精神佳肴,令城市焕发生机和活力,并为城市带来富有创新价值的文化积累,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秘书长罗丽女士。
记者: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本届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展览展示是中国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共艺术展,请问本届双年展转向公众的策展初衷是什么?
罗丽: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是自2002年在中国境内首度发起的大型高端国际建筑艺术展览,是一场集世界建筑艺术和城市景观艺术于一体的空间创意嘉年华。十年来,双年展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798艺术区等地举办,每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展会不仅开启了中国建筑领域一个国际学术展事的新时代,在业界及国内外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建筑学界、建筑业界普遍关注并热心参与的一个知名品牌展览,展会也必将作为城市景观装置领域的重大事件载入中国建筑艺术发展史册。今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是在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后,第一次向社会敞开大门,让聚集在艺术殿堂的大师们走进公众社会。举办大型公共艺术展是希望让更多的百姓接触和了解建筑艺术,改变中国城市建设水泥丛林、千城一面的积弊,造福于中国和世界民众。
记者: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理想与激情的一种集中反映。请问本次双年展展出的公共艺术体现一种怎样的空间精神?
罗丽: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化的时代,同样一个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空间问题,有很多社会服务后勤保障问题,这些是我们建筑艺术同样要思考和同样参与建设的问题。我们的城市需要文化复兴,是要把它的文化性找出来。我们现在说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将会在2020年成为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个怎么形成?公共艺术空间,我们叫做艺术城市的升级版,把文化艺术带入到整个城市的建设,这种文化创意产业是无限的,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我们可以先从5到10万人的小城镇开始,我们希望多塑几个雷锋,为大家去做示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受各种公开性的建议,以及政府和民众的监督,把它形成一种机制。
记者:举办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对推广和普及公共艺术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罗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作为积极倡导的城市文化复兴,我们希望透过这样一个行为,把它作为一个开启,挖掘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本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主题“美丽中国,我的城市,我的家”,它不是一个政治口号,是贴近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种优化倡导。将一个艺术城市升级版打造成一个示范基地,是需要有人脚踏实地的去做去坚持,这些不能急功近利,大家需要提升对公共环境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们说文化性,这是一个文化复兴的开启,星星之火同样是种作为,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结语:通过上面的描述,对城市建设理念会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其城市建设的艺术手段也源远流长。这对城市的建筑艺术以及公共环境建设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