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园林行业飞速发展,许多国有大型设计院成功改制,民营设计公司不断涌现,大批境外机构进驻。虽然园林市场一片繁荣,但一些中东部地区的园林设计院却处于尴尬境地:计划经济下的“繁荣”一去不返,人才储备、设计水平和市场份额的差距逐渐拉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不断尝试,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家。
“2002年的改革对设计院的成长非常关键。”据设计院院长孟勇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正值全国园林绿化大发展时期,武汉市绿化投资从以前每年上千万元猛增到几亿元。市场的迅速扩大给设计单位带来了机遇,但也引来了大批竞争对手。就在2002年,武汉设计院的副院长、院长助理、总工等一批设计师有的跳槽去了其他企业,有的另起炉灶,人员大量流失对设计院的影响可想而知。
为了摆脱困境,设计院在当年进行了重大改革,核心内容就是提高绩效工资比例,将贡献和回报直接挂钩。新机制的实施不但控制住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还为设计院吸引了不少人才。2002年至今,设计院培养和引进了20多名高级工程师和一大批技术骨干,设计人才已达近百名。
有了人才储备,设计院近几年也做出不少优秀的设计项目,与境外公司合作的月湖景观设计是近年武汉市较成功的重点项目;而沿长江兴建总长3公里,集防洪、休闲、绿化功能为一体的武汉江滩公园已经成为该市最靓丽的城市新名片。
六年来,武汉设计院与境外设计公司合作达数十次之多,孟勇表示,外企的一些企业运作理念经过改良完全适用于设计院,因此他们已开始准备第二次企业改革。
境外公司分工明确、人尽其用给孟勇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家规模庞大的设计公司,只有少数几位主导设计师负责项目设计。外地项目现场出现问题,设计代表都要交给主设计师进行修改。这种做法既保证了设计的质量和连贯性,也有效控制了成本。
境外企业系统的资料管理方式也让孟勇感触颇深。“公司有完整的资料图库,具体到各功能构件的详细设计,因此在方案阶段他们就能根据这些资料拿出比施工图还详细的设计方案。这是国内设计院很少注意的细节,但却能给业主留下好印象,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此外,国内很多设计院都倾向只聘用研究生,但让没有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去描图,可能他们不但干不好,也不会好好干。孟勇说,上海园林设计院去年招聘中专生、大专生,就是岗位专业化分工的体现,这些管理方法都值得武汉设计院去借鉴。
除了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也是设计院改革的另一大动因。孟勇表示,设计院以前在全国都有设计项目,但是近几年出现往湖北本地收缩的明显迹象,这与“华中地区最大园林设计院”的地位极不相称。现在设计院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向外发展,在华中六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是设计院近期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