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不忘初心,甘做花坛设计“痴心汉”
摘要: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侍弄花草,还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小花园。从那时起,我就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在真切地感受到蓝海浪这份热爱与坚守所蕴含的力量后,记者不只是敬佩,还有感动,甚至是羡慕。这份执著..
艾迈特园林12月8日消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侍弄花草,还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小花园。从那时起,我就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在真切地感受到蓝海浪这份热爱与坚守所蕴含的力量后,记者不只是敬佩,还有感动,甚至是羡慕。这份执著,可以让人发光,并将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相遇的每一个人。
蓝海浪,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庆花坛总设计师。走进蓝总的办公室,三四件简单的办公家具满足工作所需,有限的空间除了放置二十余年工作积累的专业资料,其他可利用的地盘都“竭尽全力”地留给了生机勃勃的绿植。与其说是因为工作的缘故而产生的爱好,不如说,对植物的热爱早已成为他的生活态度。 见证发展潜心钻研
21年的国庆花坛设计工作经历,不仅让蓝海浪从一名普通的花卉设计师成长为天安门广场花坛总设计师,他也见证了我国立体花坛的发展历程。 据蓝海浪介绍,上世纪60年代,国内立体花坛尚处于发展萌芽期,多采用砖砌内胎、外抹稻草泥的办法,纯手工制作大象、熊猫等造型简单的五色草花坛。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行成为国内立体花坛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场盛会将世界上先进的立体花坛构架设施、喷灌技术以及新优低矮花卉品种引入国内,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开始投身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整个行业步入繁荣发展阶段。2008年奥运会期间,大量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优技术及植物材料得以高水平运用,国内立体花坛行业进入成熟期。 也是从1999年开始,短短数年间,在汲取了洋技术的养分后,北京的立体花坛营建技术、模式快速形成了自有体系,以凤仙、北京小菊、四季海棠等低矮盆花搭建的花球、花柱相继亮相。蓝海浪表示,重大城市事件的发生对于花卉研发与应用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为配合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市的立体花坛从6月份一直摆放至10月底。如果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作支撑,约4个月的展示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对于国内立体花坛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个事件就是始于2000年的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其总部设立在蒙特利尔。2006年,上海曾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在国外,立体花坛以景天、五色草为主要植物材料,以绿色的雕塑为表现形式,也被称为“马赛克”艺术。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展示的作品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园艺,运用写实、写意的艺术手法,将生机盎然的草本植物混合搭配,创造出一尊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立体植物雕塑,更荟萃了各国各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精髓。 国际立体花坛大赛每三年举办一次,目前国内固定参与此项国际竞赛的城市包括哈尔滨、上海、北京。在参赛的过程中,除了收获奖项与荣誉,与从业者的频繁交流也让蓝海浪对国内外立体花坛的设计理念、处理技巧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北京的国庆立体花坛在国内业界乃至全世界,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为了满足国庆期间美化首都城市空间、烘托节日气氛等需求。”蓝海浪解释道,每逢国庆节,摆放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以及街头巷尾的立体花坛无疑是初秋的京城最大的亮点,而国庆赏花也早已成为北京市民与众多中外游客必选的旅游“节目”。 凉爽的气候,充足的阳光,保证了花坛一个月左右的观赏期。在这段时间里,题材多元、花色艳丽、造型丰富的立体花坛,喜庆而大气,隆重且热烈,极富感染力。如此独一无二的美景自然备受瞩目。 至于哈尔滨、上海、广州等绝大多数城市,因气候环境、背景功能等因素与北京存在差异,则更“钟情”于精美造型、色调素雅的绿雕,利用其更为持久的观赏期装点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 多年来,每次完成工作任务或外出采风归来,蓝海浪都会将所看所想记录下来,并做类似的总结,在日积月累间,逐渐完善自我,羽翼渐丰。 勇于创新砥砺前行
从2011年至今,“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就一直作为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在国庆节期间向祖国献礼。花篮为钢架结构,篮身为玻璃钢材质,可抗10级风。花篮里的仿真花朵直径1.5米至3.0米,主花材选取形如红心的红掌,还有梅花、康乃馨、向日葵、兰花、月季、玉兰等富有吉祥寓意的花卉,篮中还缀有叶子花、常春藤等。花坛底部则由一品红、黄色的小菊和橙色的小菊相映成趣,衬托出满满的喜庆气氛。 为了更好地展示大国成就与百姓生活转变,今年在长安街沿线共布置花坛10处,以建国门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序幕,复兴门的畅想美好未来收尾,东长安街花坛体现新时代新形象新作为,塑造大国形象,西长安街花坛体现为人民谋幸福,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光明前景。 从事立体花坛工作表面光鲜靓丽,其背后却有着难以相像的艰辛与寂寞。“目前,国内只有我们是单纯依靠收取设计费实现正常运行的立体花坛专业设计机构。”短短一句话,让人不由得对这份难得的坚守心生赞叹。当然,这份执著并不是刻板的坚持,而是基于不断创新,以及多专业协同合作的“一以贯之”。 蓝海浪回忆道,每次国庆花坛的创作并非某一个人说了算。除了不到十人的核心团队外,还有园林古建设计院的专家、相关单位的领导,以及水电、结构、花卉,甚至育苗等各领域的资深人士参与设计,从政治思想、艺术表现、制作工艺等多个维度把关,通过无数次的修改、合并、取舍、推翻、重做最终成形。 20多年来,从设计题材、花卉品种、建管工艺,国庆花坛每一个环节都因科技的进步而日趋完美。就造型而言,花坛已从过去的简易造型升级为情节丰富、有故事、可互动的组合景点,频频出镜的可回收再利用材料更是让人脑洞大开。 在技术层面,如今除了模型动画演示,3D打印、3D扫描技术已被用于制作更加精细的花坛作品。 在蓝海浪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3D打印出来的天安门广场国庆大花篮的“迷你版”。据说,花艺师利用花篮模型确定花卉在花篮里的造型与位置。在施工现场,再利用3D扫描及数字化全站仪定位等技术,精确地将位置、走向定位在真实的大花篮中,进而最大限度减少施工误差,还原设计意图。 在花材方面,经过多年的筛选、改良,可用于立体花坛营造的花材已超过百个品种,常用的有四季海棠、凤仙、一品红、一串红、万寿菊、北京小菊等,这些花卉金秋盛开,色彩艳丽,花头低矮、秀气、密集,花期长,特别适合花坛的摆放。 不仅如此,观赏草、三角梅等越来越多的园艺化产品在花坛中崭露头角,将美传递给公众。另外,加入了自动喷灌、夜景照明的立体花坛,观赏时间得以延长,观赏效果也大幅提升。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蓝海浪这样要求自己。他表示,尽管国庆花坛非常“高大上”,但其设计灵感多源自于对日常生活变化的洞察与体会。“借助现代园艺手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公众的思考与共鸣。”这是蓝海浪为国庆立体花坛设立的定位,也是他的工作目标,以此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继续前行。
蓝海浪,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庆花坛总设计师。走进蓝总的办公室,三四件简单的办公家具满足工作所需,有限的空间除了放置二十余年工作积累的专业资料,其他可利用的地盘都“竭尽全力”地留给了生机勃勃的绿植。与其说是因为工作的缘故而产生的爱好,不如说,对植物的热爱早已成为他的生活态度。 见证发展潜心钻研
21年的国庆花坛设计工作经历,不仅让蓝海浪从一名普通的花卉设计师成长为天安门广场花坛总设计师,他也见证了我国立体花坛的发展历程。 据蓝海浪介绍,上世纪60年代,国内立体花坛尚处于发展萌芽期,多采用砖砌内胎、外抹稻草泥的办法,纯手工制作大象、熊猫等造型简单的五色草花坛。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行成为国内立体花坛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场盛会将世界上先进的立体花坛构架设施、喷灌技术以及新优低矮花卉品种引入国内,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开始投身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整个行业步入繁荣发展阶段。2008年奥运会期间,大量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优技术及植物材料得以高水平运用,国内立体花坛行业进入成熟期。 也是从1999年开始,短短数年间,在汲取了洋技术的养分后,北京的立体花坛营建技术、模式快速形成了自有体系,以凤仙、北京小菊、四季海棠等低矮盆花搭建的花球、花柱相继亮相。蓝海浪表示,重大城市事件的发生对于花卉研发与应用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为配合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市的立体花坛从6月份一直摆放至10月底。如果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作支撑,约4个月的展示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对于国内立体花坛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个事件就是始于2000年的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其总部设立在蒙特利尔。2006年,上海曾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在国外,立体花坛以景天、五色草为主要植物材料,以绿色的雕塑为表现形式,也被称为“马赛克”艺术。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展示的作品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园艺,运用写实、写意的艺术手法,将生机盎然的草本植物混合搭配,创造出一尊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立体植物雕塑,更荟萃了各国各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精髓。 国际立体花坛大赛每三年举办一次,目前国内固定参与此项国际竞赛的城市包括哈尔滨、上海、北京。在参赛的过程中,除了收获奖项与荣誉,与从业者的频繁交流也让蓝海浪对国内外立体花坛的设计理念、处理技巧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北京的国庆立体花坛在国内业界乃至全世界,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为了满足国庆期间美化首都城市空间、烘托节日气氛等需求。”蓝海浪解释道,每逢国庆节,摆放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以及街头巷尾的立体花坛无疑是初秋的京城最大的亮点,而国庆赏花也早已成为北京市民与众多中外游客必选的旅游“节目”。 凉爽的气候,充足的阳光,保证了花坛一个月左右的观赏期。在这段时间里,题材多元、花色艳丽、造型丰富的立体花坛,喜庆而大气,隆重且热烈,极富感染力。如此独一无二的美景自然备受瞩目。 至于哈尔滨、上海、广州等绝大多数城市,因气候环境、背景功能等因素与北京存在差异,则更“钟情”于精美造型、色调素雅的绿雕,利用其更为持久的观赏期装点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 多年来,每次完成工作任务或外出采风归来,蓝海浪都会将所看所想记录下来,并做类似的总结,在日积月累间,逐渐完善自我,羽翼渐丰。 勇于创新砥砺前行
从2011年至今,“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就一直作为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在国庆节期间向祖国献礼。花篮为钢架结构,篮身为玻璃钢材质,可抗10级风。花篮里的仿真花朵直径1.5米至3.0米,主花材选取形如红心的红掌,还有梅花、康乃馨、向日葵、兰花、月季、玉兰等富有吉祥寓意的花卉,篮中还缀有叶子花、常春藤等。花坛底部则由一品红、黄色的小菊和橙色的小菊相映成趣,衬托出满满的喜庆气氛。 为了更好地展示大国成就与百姓生活转变,今年在长安街沿线共布置花坛10处,以建国门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序幕,复兴门的畅想美好未来收尾,东长安街花坛体现新时代新形象新作为,塑造大国形象,西长安街花坛体现为人民谋幸福,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光明前景。 从事立体花坛工作表面光鲜靓丽,其背后却有着难以相像的艰辛与寂寞。“目前,国内只有我们是单纯依靠收取设计费实现正常运行的立体花坛专业设计机构。”短短一句话,让人不由得对这份难得的坚守心生赞叹。当然,这份执著并不是刻板的坚持,而是基于不断创新,以及多专业协同合作的“一以贯之”。 蓝海浪回忆道,每次国庆花坛的创作并非某一个人说了算。除了不到十人的核心团队外,还有园林古建设计院的专家、相关单位的领导,以及水电、结构、花卉,甚至育苗等各领域的资深人士参与设计,从政治思想、艺术表现、制作工艺等多个维度把关,通过无数次的修改、合并、取舍、推翻、重做最终成形。 20多年来,从设计题材、花卉品种、建管工艺,国庆花坛每一个环节都因科技的进步而日趋完美。就造型而言,花坛已从过去的简易造型升级为情节丰富、有故事、可互动的组合景点,频频出镜的可回收再利用材料更是让人脑洞大开。 在技术层面,如今除了模型动画演示,3D打印、3D扫描技术已被用于制作更加精细的花坛作品。 在蓝海浪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3D打印出来的天安门广场国庆大花篮的“迷你版”。据说,花艺师利用花篮模型确定花卉在花篮里的造型与位置。在施工现场,再利用3D扫描及数字化全站仪定位等技术,精确地将位置、走向定位在真实的大花篮中,进而最大限度减少施工误差,还原设计意图。 在花材方面,经过多年的筛选、改良,可用于立体花坛营造的花材已超过百个品种,常用的有四季海棠、凤仙、一品红、一串红、万寿菊、北京小菊等,这些花卉金秋盛开,色彩艳丽,花头低矮、秀气、密集,花期长,特别适合花坛的摆放。 不仅如此,观赏草、三角梅等越来越多的园艺化产品在花坛中崭露头角,将美传递给公众。另外,加入了自动喷灌、夜景照明的立体花坛,观赏时间得以延长,观赏效果也大幅提升。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蓝海浪这样要求自己。他表示,尽管国庆花坛非常“高大上”,但其设计灵感多源自于对日常生活变化的洞察与体会。“借助现代园艺手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公众的思考与共鸣。”这是蓝海浪为国庆立体花坛设立的定位,也是他的工作目标,以此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继续前行。
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祝福祖国”
蓝海浪近照
(图片来源: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