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陵墓区东起马兰峪,西至黄花山,北接雾灵山,南面有天台、烟墩两山相对峙,中间自然形成的出入口称为“龙门口”,又叫“兴隆口”。陵区的周围开辟出长190公里、宽20丈的火道。沿着火道设有红桩,红桩以外20丈设置白桩,白桩十里之外设置青桩,青桩之外,还有20里宽的官山。陵区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规模极为宏大,建筑体系完整。
沿昌瑞山的南麓,依次修建了15座帝陵、帝后陵和妃子陵(另有一座公主的园寝),其中有五座帝陵,即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四座皇后陵,即孝庄文皇后(顺治帝之母)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顺治帝之皇后)的孝东陵、孝贞显皇后(慈安)陵和孝钦显皇后(慈禧)陵;五座妃子园寝,即景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和惠陵妃园寝;另外在马兰峪的东部有公主的园寝一座。东陵共埋葬着五个皇帝、十五个皇后及其妃、嫔、福晋、格格等,共157人。陵区内各陵的建筑规制和布局也大致相同,都是依照清朝的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的孝陵而建的。
在关内诸陵中,孝陵最为壮观。从正南面的龙门口进入陵区,接着是12米宽,长达十多里的神路,神路全部用砖石铺砌而成,直到陵墓的宝顶为止。路两旁的座座建筑,造型别致,气势雄伟。入口处有一座六柱五间十一楼的石牌坊,纹饰雕刻精细、造型生动美观。往北经过大红门则是高达30米左右的重檐九脊的神功圣德碑楼,楼外的广场四角各有一座华表。过了影壁就是十八对石像生,都用整块的巨石雕成,数量之多,是清代的其他帝陵所无法比拟的。再向北过龙凤门,有神路碑亭、石孔桥、朝房、值房、神厨库等建筑,而后进隆恩门,有隆恩殿及东西配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明楼,最后是宝城和宝顶、地宫等陵墓的主体建筑。
乾隆皇帝的裕陵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陵的地宫全部是用坚实的条石构成的,顶为拱券式,分为明堂、穿堂、金堂三个部分,平面呈长方形,整座地宫成一“主”字形。各堂券的四壁及券顶都浮雕有佛像、图案和经文。经文用梵(古印度文)、善(藏)两种文字阴刻而成,有三万多字。裕陵的地宫装饰豪华富丽,雕凿精巧细致,犹如地下的宫殿。金堂是地宫的主体建筑,乾隆帝的棺柩就放置在这里,两侧葬有二位皇后和三位贵妃。
东陵的地面建筑以定东陵即慈禧陵的最为考究,前后用了六年时间,耗费白银227万两才建成。慈禧陵地面建筑的内部装修和雕刻工艺十分豪华精致,在全部的清陵中独一无二。慈禧陵隆恩殿四周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板和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水浪浮云等图案。殿前的龙凤彩石,不仅用透雕的高超工艺,而且凤戏龙的图案更为别致。殿内处处布满雕刻的贴金砖,四角的盘环,中间是五幅捧寿万字不到头的雕砖花纹,全是突雕,有强烈的空间感。明柱上有浮雕的金龙盘绕周围。斗拱、梁枋和天花板全部贴金彩绘,使大殿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