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其本意是两人肩并肩地耕作,这里引申为夫妻,表示夫妻耦耕。耦园又名涉园,位于小新巷。此园分东、西二园,东园建于清初,原为清初保宁知府陆锦所有,其后屡易园主,曾属祝、沈、顾等姓。至清末,为官僚沈秉成所得,并扩建西部。
耦园之东园布局以山为主体,以池作陪衬,重点突出。作为全园主景的黄石假山,是苏州诸园中做得较为成功的一例。此山不但叠石自然,位置也较恰当,由于主体建筑退居园后,假山略偏轴线一侧,便于从各个角度观赏。
自中轴线上的大厅往东,经客厅及两重小院而至小客厅,再向东便是东花园。东园面积约四亩,布局以山池为中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的楼厅。东南角略为突出,内有三个小院,重楼复道,西与住宅相连,总称“城曲草堂”,中间设大厅三间,是旧日园主欢宴聚会的地方。楼厅前隔以宽阔的草地,又有黄石假山,气势雄伟。假山东侧凿水池,南北狭长。池东有廊,北接大厅东部,南通临水小亭。池水则自假山向东伸展,有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建,称“山水间”,内有“岁寒三友”落地罩,雕刻精美。“山水间”隔黄石假山,与“城曲草堂”南北相对,组成以山为主体的主要景区。
“山水间”之南还有一楼一厅,两者以阁道相接。小楼靠近内城河边,名叫“听橹楼”,楼北有山坡石径,栽植花木,自成一个幽僻的小景区。“城曲草堂”前的黄石假山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和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角设磴道,依势降及池边,此处叠石气势雄伟,是全山最精彩的部分。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边缘止于小客厅的右壁。东西两部之间辟有谷道,宽仅一米余,两侧削壁如悬崖,形似峡谷,故称“邃谷”。自池东小亭隔岸远眺,更显得山势陡峭挺拔。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铺土植山茶、绣球、紫薇、腊梅、天竹等花木,增添山林之趣。这座假山,无论绝壁、磴道、峡石,叠石手法追求自然,石块大小相间,虚实得体,横、直、斜互相错综,犹如黄石自然剥裂的纹理。这与明嘉靖年间叠山高手张南阳所叠的上海豫园黄石假山相似。据考证,此假山可能是清代初年之遗物。
耦园中部为住宅区,南北中轴线依次建有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与网师园住宅区的格局大致相同。但耦园的正门更加简朴,含而不露。门外现有一座石坊,坊额上书“耦园”二字,这是近年新建的。正门前临小巷,巷边就是河道。河道近正门处辟有上下舟船用的小河埠,显示出水乡城市特征。
门厅内有一木制双面屏风,正面为耦园简介,背面为《叠罗胜云》图。门厅与轿厅之间为小院。门厅后面门楼上刻有“平泉小隐”四字。平泉是唐代丞相李德裕筑在洛阳城外的庄园之名,园以奇石异卉著称。轿厅中匾额题“城市山林”四字,两侧楹联:“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此联由晚清著名文人邓石如所写。
大厅名“载酒堂”,匾额由当时网师园的主人李鸿裔所题。大厅与后面的楼厅按格式有墙门隔开内外。墙门的门楼上有十分精细的砖雕,并且上下三层的雕刻都用立体透雕雕出人物百态,题额“诗酒联欢”。所雕人物,姿态各异,点缀于人物间的树木也疏密有致,极具美感,只是有的人物已遭毁坏,十分可惜。
楼厅前的院落较大,东、西各建侧楼,组合成“凹”字形平面。楼厅西边走廊有小门通往西园。
西园在住宅中轴线的西侧,以书斋为中心分隔成前、后两个小院。书斋称“织帘老屋”,前设宽敞的月台;南面院落成不规则形状,并在西南角构筑假山一座。住宅后面又有一院,隔山石树木建书楼一座,在建筑布局上,书房与庭院关系紧密而和谐,这也正是耦园的一个特色或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