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萧山“海绵城市”渐成型 21个重点项目完工
摘要:
一场大雨,上周浇透了瓜沥。但走在航民田园广场的透水沥青上,除了星星点点的水渍外,没有一点积水。 航民田园广场的透水沥青,是萧山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记者近日从区住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区已完..
艾迈特园林11月30日消息:
一场大雨,上周浇透了瓜沥。但走在航民田园广场的透水沥青上,除了星星点点的水渍外,没有一点积水。 航民田园广场的透水沥青,是萧山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记者近日从区住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21个海绵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共计建设了“海绵区域”6平方公里。 “建设海绵城市好处多,雨时能积水、旱时能挤水,从而‘锁住’水分,让城市更好地‘呼吸’。”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区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雨天走路不再怕“踩水雷” 下雨天,很多人会碰到这样的烦恼:走在大马路上,一不小心踩进水洼里;有些地砖不牢,踩上去溅一身水,湿透袜子和鞋。 海绵城市建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烦恼。比如科技城的支四路项目,进行了透水铺装,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雨,雨水经过石材表面就可自然下渗,再也不用担心踩到“水雷”了。 “透水铺装,通过采用大空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入渗,从而达到雨水还原地下的目的。”区住建局上述负责人说,很多园林中的鹅卵石、碎石也属于常见的透水铺装。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不断铺开,不少景区里的停车场也采用了海绵技术。比如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的停车场,运用了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地形整理(顺坡)、水生植物种植净化水环境等多种海绵技术,下雨天也不会成为小水塘了。 这些海绵项目的建设,优先利用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充分发挥绿地、道路、水系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加强了地表渗透性能,能有效缓解暴雨季节的内涝顽疾,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与渗透,维护城市良好生态功能。 海绵技术将运用在更多地方 萧山全年雨水充沛,极易形成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去年,萧山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逐步生根发芽,成效随之破土而出,昔日的“水泥城市”已渐渐蝶变成今朝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要大拆大建,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大型项目引进与开发(如亚运村建设)等相结合,将海绵技术运用其中,发挥海绵效果。”区住建局负责人说。 接下来,萧山区将更广泛地运用海绵技术。比如,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可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增加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对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可采用透水性铺装,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对已建成道路,可通过路缘石改造,增加植草沟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向绿地空间,以改善城市道路排水等。 来源:萧山日报
一场大雨,上周浇透了瓜沥。但走在航民田园广场的透水沥青上,除了星星点点的水渍外,没有一点积水。 航民田园广场的透水沥青,是萧山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记者近日从区住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21个海绵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共计建设了“海绵区域”6平方公里。 “建设海绵城市好处多,雨时能积水、旱时能挤水,从而‘锁住’水分,让城市更好地‘呼吸’。”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区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雨天走路不再怕“踩水雷” 下雨天,很多人会碰到这样的烦恼:走在大马路上,一不小心踩进水洼里;有些地砖不牢,踩上去溅一身水,湿透袜子和鞋。 海绵城市建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烦恼。比如科技城的支四路项目,进行了透水铺装,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雨,雨水经过石材表面就可自然下渗,再也不用担心踩到“水雷”了。 “透水铺装,通过采用大空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入渗,从而达到雨水还原地下的目的。”区住建局上述负责人说,很多园林中的鹅卵石、碎石也属于常见的透水铺装。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不断铺开,不少景区里的停车场也采用了海绵技术。比如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的停车场,运用了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地形整理(顺坡)、水生植物种植净化水环境等多种海绵技术,下雨天也不会成为小水塘了。 这些海绵项目的建设,优先利用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充分发挥绿地、道路、水系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加强了地表渗透性能,能有效缓解暴雨季节的内涝顽疾,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与渗透,维护城市良好生态功能。 海绵技术将运用在更多地方 萧山全年雨水充沛,极易形成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去年,萧山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逐步生根发芽,成效随之破土而出,昔日的“水泥城市”已渐渐蝶变成今朝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要大拆大建,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大型项目引进与开发(如亚运村建设)等相结合,将海绵技术运用其中,发挥海绵效果。”区住建局负责人说。 接下来,萧山区将更广泛地运用海绵技术。比如,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可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增加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对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可采用透水性铺装,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对已建成道路,可通过路缘石改造,增加植草沟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向绿地空间,以改善城市道路排水等。 来源:萧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