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产业转型,协会能做什么?
摘要:
访四川温江区花卉协会会长曾建伟四川温江是我国苗木主产区之一。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目前区内花木种植面积24万亩。今年,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大事件给温江带来了新气象。老苗乡遇到了新形势,温江区..
艾迈特园林11月29日消息:访四川温江区花卉协会会长曾建伟
四川温江是我国苗木主产区之一。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目前区内花木种植面积24万亩。今年,“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大事件”给温江带来了新气象。老苗乡遇到了新形势,温江区花卉协会会长曾建伟认为,协会在引领经营者适应并抓住新机遇方面大有可为。 加速优化产业结构
据统计,温江区苗木、花卉、园艺产品目前的经营占比为7∶2∶1,乔木产品因利润大,销量高,扩张速度一度飞快,也因此,乔木成了低谷期最先受波及的产品。 对此,温江花协一直在引导会员进行差异化经营。曾建伟介绍,成都城市幸福指数很高,居民多喜欢养花弄草,在本地花木产品的消费中,有相当比例的个人、家庭消费,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花卉产品的市场潜力会越来越大。“对温江地区来说,乔木、花卉、园艺类产品的种植比最好是1∶1∶1,这不是协会在引导,而是市场在选择。”曾建伟看得很清楚,“市场最终会生成最优的产业结构,协会只是在加快这一过程”。 编艺是温江优秀园艺产品的代表。曾建伟向记者展示了一组编艺造型苗图片。紫薇花瓶、桂花摆件等,不仅特色十足,而且造型精美。种植经验的长期积累使温江花木在生产中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辅以协会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不少创新正在发生。近期协会陆续邀请了在转型过程中做得不错的企业与会员进行经验分享,他们的成功案例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跳出现有模式———做点不一样的,做点市场喜欢的。 丰富的产品需要多元的销售渠道,去年温江区的花木产品交易额为20亿元左右。但温江花木如此大的交易体量却没有一个实体销售平台。曾建伟说,一个完整规范的市场,将带来更大的集成效应,吸引优秀的产品聚集、优秀的从业者前来,目前,备受产区从业者及协会关注的川西花木市场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此外,协会始终注重温江花木产品的品牌建设,并探索更多推广的渠道。以家庭园艺市场为例,花艺、精品盆景、私家花园造景等产品已开始探索在电子平台上销售的实际操作。 引领“园林+”前行
面积广阔且集中的花木产区、丰富的种植经验、多样的造型产品、喜欢“耍”的成都人,这些都为温江花木走向下一阶段打下了基础。 下一阶段就是园林+旅游的模式。温江呈南城北林分布,以温邛高速为界,花木产区几乎全部集中在北部。9月,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温江区召开了全区乡村振兴推进大会,计划在区北建立旅游疗养基地。在曾建伟看来,这是促进产业基地经营模式转型的好机会。北部的苗圃经过改造便是生态旅游、疗养基地,而本地及四川省内居民对游玩项目的热情注定了人流量不会少。 从事花木产业超过20年,曾建伟经历过几次苗市的起伏。他认为,第一产业的供需关系调整本身是一个循环,出现低谷在所难免。规避风险当然要求从业者擦亮眼睛,而能更好规避风险的途径———“一产变三产”,对于温江地区来说,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曾建伟介绍,在协会几家企业的带领下,有近三分之一的会员单位都在尝试“园林+”模式,将产品进行规划搭配,营造景观效果,吸引市民前来游玩。虽然园区免费开放,但园区内建立的农家乐等第三产业逐渐开始营收了。 花木生产景观化是整个产业发展的趋势。曾建伟说,过去,温江有些“恃宠而骄”,从需求方考虑得较少,生产扩张的步子迈得太大。花木生产景观化不仅是对全域旅游的满足,在此过程中,生产商已经开始直接思考应用模式。 曾建伟表示,温江有多年的产业积淀,有可靠的政策支撑,有广泛的客流基础,是全国苗木主要产区中最有希望率先实现“园林+”转变的产区,协会将积极配合政府,发挥引领、协调和沟通的作用,持续助力本地苗木产业转型发展。
四川温江是我国苗木主产区之一。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目前区内花木种植面积24万亩。今年,“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大事件”给温江带来了新气象。老苗乡遇到了新形势,温江区花卉协会会长曾建伟认为,协会在引领经营者适应并抓住新机遇方面大有可为。 加速优化产业结构
据统计,温江区苗木、花卉、园艺产品目前的经营占比为7∶2∶1,乔木产品因利润大,销量高,扩张速度一度飞快,也因此,乔木成了低谷期最先受波及的产品。 对此,温江花协一直在引导会员进行差异化经营。曾建伟介绍,成都城市幸福指数很高,居民多喜欢养花弄草,在本地花木产品的消费中,有相当比例的个人、家庭消费,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花卉产品的市场潜力会越来越大。“对温江地区来说,乔木、花卉、园艺类产品的种植比最好是1∶1∶1,这不是协会在引导,而是市场在选择。”曾建伟看得很清楚,“市场最终会生成最优的产业结构,协会只是在加快这一过程”。 编艺是温江优秀园艺产品的代表。曾建伟向记者展示了一组编艺造型苗图片。紫薇花瓶、桂花摆件等,不仅特色十足,而且造型精美。种植经验的长期积累使温江花木在生产中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辅以协会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不少创新正在发生。近期协会陆续邀请了在转型过程中做得不错的企业与会员进行经验分享,他们的成功案例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跳出现有模式———做点不一样的,做点市场喜欢的。 丰富的产品需要多元的销售渠道,去年温江区的花木产品交易额为20亿元左右。但温江花木如此大的交易体量却没有一个实体销售平台。曾建伟说,一个完整规范的市场,将带来更大的集成效应,吸引优秀的产品聚集、优秀的从业者前来,目前,备受产区从业者及协会关注的川西花木市场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此外,协会始终注重温江花木产品的品牌建设,并探索更多推广的渠道。以家庭园艺市场为例,花艺、精品盆景、私家花园造景等产品已开始探索在电子平台上销售的实际操作。 引领“园林+”前行
面积广阔且集中的花木产区、丰富的种植经验、多样的造型产品、喜欢“耍”的成都人,这些都为温江花木走向下一阶段打下了基础。 下一阶段就是园林+旅游的模式。温江呈南城北林分布,以温邛高速为界,花木产区几乎全部集中在北部。9月,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温江区召开了全区乡村振兴推进大会,计划在区北建立旅游疗养基地。在曾建伟看来,这是促进产业基地经营模式转型的好机会。北部的苗圃经过改造便是生态旅游、疗养基地,而本地及四川省内居民对游玩项目的热情注定了人流量不会少。 从事花木产业超过20年,曾建伟经历过几次苗市的起伏。他认为,第一产业的供需关系调整本身是一个循环,出现低谷在所难免。规避风险当然要求从业者擦亮眼睛,而能更好规避风险的途径———“一产变三产”,对于温江地区来说,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曾建伟介绍,在协会几家企业的带领下,有近三分之一的会员单位都在尝试“园林+”模式,将产品进行规划搭配,营造景观效果,吸引市民前来游玩。虽然园区免费开放,但园区内建立的农家乐等第三产业逐渐开始营收了。 花木生产景观化是整个产业发展的趋势。曾建伟说,过去,温江有些“恃宠而骄”,从需求方考虑得较少,生产扩张的步子迈得太大。花木生产景观化不仅是对全域旅游的满足,在此过程中,生产商已经开始直接思考应用模式。 曾建伟表示,温江有多年的产业积淀,有可靠的政策支撑,有广泛的客流基础,是全国苗木主要产区中最有希望率先实现“园林+”转变的产区,协会将积极配合政府,发挥引领、协调和沟通的作用,持续助力本地苗木产业转型发展。
花木生产景观化
温江的小型编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