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色小镇路向何方?
摘要:
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从2015年6月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出炉,如今全国范围内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已达1505个。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后续发展如何?11月12日,中经特色小镇发展论坛在..
艾迈特园林11月22日消息: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从2015年6月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出炉,如今全国范围内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已达1505个。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后续发展如何?11月12日,“中经特色小镇发展论坛”在经济日报社举行,专家围绕“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各抒己见,力避“造镇运动”。
论坛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共同主办,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协办,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主持。
什么是特色小镇?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发布通知,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提出要求。随即各省不断申报特色小镇建设,电商小镇、花卉小镇、制造小镇等不断涌现。 目前,特色小镇涉及的领域多样、发展形式多样,可是特色小镇到底应如何界定?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林跃然在致辞中表示,特色小镇就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打造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生态宜居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张车伟则更多关注特色小镇的功能性。他在发言中指出,必须要厘清特色小镇内涵,分清小镇和农村,小镇与特色小镇。现在大部分小镇发展的是农村功能,而不是小型城市的功能,特色小镇聚集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作用也不够突出。能否具有完整城市功能,这是特色小镇明确的抓手。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将特色小镇归结为,特色小镇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城乡协调进而区域协调的重要依托,是优化空间格局特别是城镇格局的重要基础,是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实验的重要基地,是建设美丽中国和诗酒田园的重要载体。 “特色小镇是小城镇发展破局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国家旅游局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原副司长、建设部原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兵弟说。长期以来,资源向大城市集结,小城镇发展空心化,而特色小镇正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新路径,是小城镇重新产业化的过程,是小城镇未来发展的探索者和示范者。 面临哪些问题?
“对于特色小镇,市场主体趋之若鹜,地方政府兴趣浓厚,但已出现发展现状与提出初衷不同的趋势和苗头。”张车伟在发言中提出,现在特色小镇已经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同质化严重,定位不准、优势不明。现在特色小镇特色元素体现不突出,照抄照搬浙江经验的现象比较普遍,小镇在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总体风貌上缺乏地域植根性。二是政府主导的特征明显,产业可持续性不足。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在其调查的近100个特色小镇中,超过60%由政府主导,只有不到35%由企业主导,市场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应聚集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但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的问题在特色小镇中表现比较突出。四是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体现不足,各类功能融合不充分,小镇发展的包容性有待提高。现在特色小镇重生产轻生活表现明显,仍是大城市格局打造特色小镇,这有悖于发展初衷。 现在也有一些“假小镇真地产”现象存在,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跑马圈地,这说明监管和评估机制缺失。特色小镇不仅要有评,还要有审,逐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才能让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如何可持续?
从小镇的规划建设上,范恒山提出特色小镇发展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要把典型引领示范与面上的一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面上的城镇粗放自由生长,缺乏规划,因此要精心培育一批特色镇,对面上的建制镇形成示范作用。第二,要把促进特色发展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条重要路径。第三,把实施物理改造和提高农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城镇要成为农民感受和接受城市文明的窗口。 在监管方面,要修订和完善相应标准,严格管理,动态评估反馈,真正走出一条小镇发展的“特色”之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提出,特色小镇不是建产业园,不能建好园区等企业入驻,更不能闲置不用,要发挥特色小镇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 近年来,特色小镇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亮点。而通过分析特色小镇的成长机理,以特色小镇为典型带动小城镇发展建设,这是特色小镇肩负的历史使命。特色小镇关乎生产与生活融合新城镇形态,是解决农村再造和城市化问题的“试验田”。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发布通知,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提出要求。随即各省不断申报特色小镇建设,电商小镇、花卉小镇、制造小镇等不断涌现。 目前,特色小镇涉及的领域多样、发展形式多样,可是特色小镇到底应如何界定?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林跃然在致辞中表示,特色小镇就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打造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生态宜居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张车伟则更多关注特色小镇的功能性。他在发言中指出,必须要厘清特色小镇内涵,分清小镇和农村,小镇与特色小镇。现在大部分小镇发展的是农村功能,而不是小型城市的功能,特色小镇聚集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作用也不够突出。能否具有完整城市功能,这是特色小镇明确的抓手。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将特色小镇归结为,特色小镇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城乡协调进而区域协调的重要依托,是优化空间格局特别是城镇格局的重要基础,是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实验的重要基地,是建设美丽中国和诗酒田园的重要载体。 “特色小镇是小城镇发展破局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国家旅游局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原副司长、建设部原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兵弟说。长期以来,资源向大城市集结,小城镇发展空心化,而特色小镇正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新路径,是小城镇重新产业化的过程,是小城镇未来发展的探索者和示范者。 面临哪些问题?
“对于特色小镇,市场主体趋之若鹜,地方政府兴趣浓厚,但已出现发展现状与提出初衷不同的趋势和苗头。”张车伟在发言中提出,现在特色小镇已经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同质化严重,定位不准、优势不明。现在特色小镇特色元素体现不突出,照抄照搬浙江经验的现象比较普遍,小镇在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总体风貌上缺乏地域植根性。二是政府主导的特征明显,产业可持续性不足。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在其调查的近100个特色小镇中,超过60%由政府主导,只有不到35%由企业主导,市场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应聚集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但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的问题在特色小镇中表现比较突出。四是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体现不足,各类功能融合不充分,小镇发展的包容性有待提高。现在特色小镇重生产轻生活表现明显,仍是大城市格局打造特色小镇,这有悖于发展初衷。 现在也有一些“假小镇真地产”现象存在,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跑马圈地,这说明监管和评估机制缺失。特色小镇不仅要有评,还要有审,逐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才能让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如何可持续?
从小镇的规划建设上,范恒山提出特色小镇发展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要把典型引领示范与面上的一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面上的城镇粗放自由生长,缺乏规划,因此要精心培育一批特色镇,对面上的建制镇形成示范作用。第二,要把促进特色发展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条重要路径。第三,把实施物理改造和提高农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城镇要成为农民感受和接受城市文明的窗口。 在监管方面,要修订和完善相应标准,严格管理,动态评估反馈,真正走出一条小镇发展的“特色”之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提出,特色小镇不是建产业园,不能建好园区等企业入驻,更不能闲置不用,要发挥特色小镇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 近年来,特色小镇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亮点。而通过分析特色小镇的成长机理,以特色小镇为典型带动小城镇发展建设,这是特色小镇肩负的历史使命。特色小镇关乎生产与生活融合新城镇形态,是解决农村再造和城市化问题的“试验田”。
论坛现场